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傲唐> 第一章 安史之乱暴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安史之乱暴发(2 / 2)

--------------</p>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二。</p>

兴庆宫,兴庆殿内,面有喜色的皇帝李隆基端坐在御座上,乐呵呵地看着殿下诸臣。</p>

一连串的好消息传来,振奋了人心,这半年多以来一直愁眉不展的李隆基,也终于放下心来了。</p>

局势朝着对朝廷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安禄山准备从洛阳撤军,退回范阳了,接连收到这些好消息的李隆基,也就在第二天一早就召集了一班重臣,商议对策!</p>

执掌大唐四十多年的李隆基今年已经年过七十了,这些年沉醉于音乐创作和与杨玉环之间所谓“爱情”的他,早就没了年轻时候的英武与斗志,再加上年岁已大,有些老暮了,这大半年来又连续不断收到不好的消息,让他心力憔悴。今天他精神还不错,但依然难掩他脸上的迟暮!</p>

在看到要召的大臣们都到齐后,李隆基坐直了身,看着殿下诸臣问道:“诸位爱卿,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在河北截断洛阳与范阳间的联络,郭子仪、李光弼接连重创贼军,安贼所领的叛军有退守范阳的打算,如此大好形势下,接下来要采取何种御敌方式,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p>

殿内诸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把眼光落在殿首的右相、文部(即原吏部)尚书杨国忠身上,没人敢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回答皇帝的问询。</p>

叛军刚起的时候,面对叛军的攻势,朝廷的兵马无力抵抗,洛阳在几天内就丢了,其他各地战场的形势也很危急。官军与叛军作战,鲜有胜迹!两个月前,皇帝盛怒之下,更是处斩了统兵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闹的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人人自危!如今听闻有很多好消息传来,安禄山所领叛军准备退回范阳,许多大臣竟然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对接下来如何安排战事,更不知道要怎么说。</p>

如今朝中的大权大落在宰相杨国忠的头上,他很得皇帝李隆基的信任,提议很少有遭到反对的时候,除了杨国忠奏议安禄山将反的事外。杨国忠一再说安禄山要造反,李隆基只是不信,但如今证明了杨国忠的预言是正确的,李隆基懊悔之余,对杨国忠的话更是言听计从,连封常清和高仙芝这样两位功勋卓著的战将都在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杀掉了。</p>

杨国忠很满意众臣唯他“马首是瞻”,也在接受了众臣的注目后站了出来,作礼禀奏道:“陛下,贼军气势已尽,离溃败不远了!北方战事对朝廷甚有利,安贼连洛阳都准备放弃了,再过几日定会从潼关撤军。依臣所见,应该趁北方连续大捷,将士士气大盛时候,一鼓作气,尽灭叛军于潼关城外!哥舒翰所领屯于潼关的人马有二十万,远胜于贼军,要是趁贼军没防备之际掩杀出去,定能破敌!”</p>

见杨国忠站出来首先表态,众臣都松了口气,武部(兵部)尚书韦见素马上跟着站了出来,赞同杨国忠的建议:“陛下,臣附议,贼军气势已萎,攻至潼关下的贼军不过数万,我屯守潼关的人马有近二十万,应该趁敌士气气挫之际冲杀出去,一战就能挽回败势,甚至就能将叛乱平息!</p>

韦见素表态之后,接着又有数位重臣站出来,表示了相同的意见,但就在大家都认为意见很快统一下来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却站出来反对了,“陛下,臣有异议!如今洛阳、潼关一带的叛军兵威依然很盛,哥舒元帅所领人马都是新募集的军士,守城勉强可以应付,但出城击敌则不行!要是倾潼关之力出战,那潼关将无兵据守,若贼兵突袭潼关,则潼关必失;潼关一失,长安危矣!臣觉得应该据潼关天险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师抵达后再出战,而不应倾潼关兵马出战!要是作战失利,长安危矣!”</p>

看到有人站出来和他唱反调,与哥舒翰有隙,这段时间与哥舒翰闹了很多不愉快,一直想借刀杀人的杨国忠一脸的恼怒,马上再次站出来,力陈道:“陛下,臣反对陈将军之意,现在决不能只守不战!北方连续大捷,我军士气大涨,贼军惶惶不可终日,臣觉得应该趁我潼关大军数量占优势,贼军气衰,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趁机出击!集优势兵力出击,必定能取得胜利,挽回局势!贼兵一溃千里也不一定!那不只长安之危能解,叛乱马上可平也有可能!”</p>

“陛下,臣反对杨相公此议!”陈玄礼马上再次站了出来,以一副惶惶然的神态大声地申辩,“陛下,安西、陇右的兵马还未抵达长安附近,靠新募集的人马无法与贼军对抗,不据城而守必败!现在要做的就是避贼军锋芒,利用潼关天险而守,待各地勤王之师赶过来,再与贼军决战,这是哥舒元帅数次力陈的正确之道!陛下,万不能领哥舒翰率军出潼关作战啊!”</p>

“陈将军此言差矣!要是听任贼军围困潼关而不出击,那我大军的士气会更低落,如今贼军只几万人马抵潼关城外,破敌很轻松,要是等贼军全部抵达潼关城外,那再想破敌就难上加难了!陈将军休得再说此等延误军情之事了!”说着,杨国忠又对颓然而坐,一直没有表态的皇帝李隆基作礼奏道:“还请陛下果断下决定,立即遣哥舒翰率军出城迎击贼军,以尽快平息贼军的反叛!”</p>

见杨国忠如此蛮横无礼,陈玄礼只得悲愤地退下,不再言语!</p>

“唔!杨爱卿所言甚有理,朕允了!”御座上的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宣朕旨意,马上令哥舒翰,倾全部人马,出潼关迎击贼军,务必将贼军前锋全歼,重夺陕郡,并攻取洛阳!”</p>

李隆基宣布完命令后从御座上站起了身,准备离开,一直侍立在身边的心腹宦官高力士马上跟上。</p>

皇帝在宣布了命令后离去,众臣也就带着不同的心情各自散了。</p>

但谁也不知道,今日紧急朝会上决定的事,将会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p>

------------</p>

PS:新书开张,期待新老书友们的大力支持,推荐、收藏、打赏......来者不拒!嘿嘿(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