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这个大清不对劲> 176 一切都是为了帝国利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6 一切都是为了帝国利益(2 / 2)

李长青对帝国官员的政治觉悟感到很失望,他们连人民的公仆是什么意思都不懂!

的确,帝国肯定会有特权阶级,但李长青并不打算塑造起一大批特权阶级。

众所周知,阶级固化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有多大。

李长青将大唐帝国视为己出,自然不会那么做。

而且李长青有系统傍身,根本用不着去拉拢帝国权贵官员阶层。

没有拉拢的需求,李长青自然要朝着对自己有利可图的方向制定律法。

劳动人民才是李长青所需要的!

没有人种地,没有人挖矿生产,没有人烹饪各种美味佳肴,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生出足够多的美女……

李长青怎么享受奢华的生活?!

特权阶级说白了,就是不事生产的国家蛀虫。

李长青感觉有自己和心灵控制对象当国家蛀虫足够了,犯不着培养出一大批国家蛀虫来。

说白了,官吏不过是李长青雇佣的一群狗罢了。

至少在他眼里是如此。

真正的贴心人,只有眼前站着的一小批心灵控制对象。

也就是现如今大唐帝国的内阁大臣。

权谋?

在系统的助力下,李长青不需要那玩意。

“陛下,现在已经有地方官员消极怠工了。”

“哦?

那撤职就是。

前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敢将贪官剥皮充草,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也没看见前明出了什么大乱子,难不成朕的威慑力还不如朱元璋不成?

要是有人不满,镇压下去便是。”

李长青无所谓的挥挥手,仿佛在躯干微不足道的苍蝇一般。

在场的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点头,他们已经明白自家陛下对待官僚权贵的态度,有了陛下点头,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除非那些官僚权贵掀桌子造反,否则只要在大唐帝国的官场体制内,他们这群手握大权的内阁大臣有的是办法整治下面不听话的官僚。

之前没动手,只是担心那么做会造成帝国官场动荡,乃至引起民乱。

这个时代的官僚往往和地方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如果真的头铁,撒钱弄出一场民乱并不困难。

不过大唐帝国直辖的广东省,早就被李长青杀服了,就算有头铁的官僚权贵想找死,估计也拉不出多少头铁不怕死的平民造反。

毕竟,现如今广东省境内已经开始均田,家家都有土地耕种,吃饭不是问题,谁会不要命造李长青的反?

那可是连康麻子都畏惧如虎的‘妖道’啊!

不过民乱没有不代表地方官僚权贵不会在其他地方闹幺蛾子,比如说消极怠工乃至渎职等等。

我不干活躺平还不行么?

反正也没有触犯帝国律法……

李长青想了想,开口道:“在律法中加上几条关于渎职的罪行,判得重一些,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能撤职就撤职,帝国财政不是用来养废物的。

那些地方豪绅集体罢官的话,就从寒门和平民中选官,朕就不信,帝国还会缺当官的人!

更何况,现在帝国境内人口不多,用不着那么多官员治理。

地方上如果有人敢阳奉阴违,就找庞彦,让侍卫处出人去抓捕。

朕允许侍卫处设立刑狱,用来审判那些对帝国不忠之人!

不过平民百姓的事情,侍卫处就别去管了,犯不着。”

“臣遵旨!”

庞彦兴奋的行礼回应道。

其余的内阁大臣纷纷用眼角的余光向庞彦行注目礼。

因为他们知道,陛下这是打算让侍卫处成为大唐帝国的‘东厂锦衣卫’啊!

前明时期的锦衣卫和东厂,在被皇帝信任的时候,权力有多么逆天,读过史书的都清楚。

这么一把利剑悬在头上,那些当官的恐怕要吃苦头了。

在场的内阁大臣倒是不担心自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忠诚毫不怀疑,必然会百分百去执行李长青的命令,为帝国的利益奔走,自然不会被侍卫处的庞彦抓住把柄。

如果庞彦想要使绊子,以他们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想必庞彦不会那么愚蠢……

内阁大臣为何相处的都比较和谐?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李长青不希望他们闹内讧,且绝不会怀疑他们会做出不利于帝国的事情。

这种绝对的信任感,自然会让内阁大臣们认清现实,不去做没有意义还会让李长青生气的官场争斗。

“新律法在民间的反响,还有哪些不妥之处?”

李长青继续问道。

“陛下,平民对于通奸的惩罚反对意见很大。”

政务部的张浩又站了出来。

“哦?

详细说说。”

“陛下,不管是平民还是权贵,都很不理解,为何通奸后,男的要被送去挖矿服劳役惩罚,女的却可以申请得到丈夫的原谅。

很多人认为这对男人不公平,因为男人得到的惩罚更大。”

“嗯?

大家觉得应该对通奸的男人宽容一些?”

李长青面色古怪的问道。

“那倒不是,只是绝对通奸中女性也应该承担一半责任,如果只是因为自己丈夫的原谅就无罪释放的话,相对而言惩罚太轻了。”

“张浩,你觉得律法的本意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帝国的利益!”

“不错,你有这个觉悟朕很欣慰。

那你觉得,男女婚恋问题上,帝国的利益在哪?”

“尽可能增加人口!”

“既然如此,你觉得是女人的子宫重要,还是男人的种子重要?”

张浩愣了愣,吐声道:“陛下,臣懂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