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2:登山
上午写完小说的第一章,自我感觉还行,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板娘极力推荐我去爬附近的那座山。
“这么好的天气,作家先生,正是爬山的好日子,过些天天气就凉了。”一边说着,一边热心地塞给我一张景区的门票。
我是个好脾气先生,听了她的劝,决定登山看看。于是回屋里换了衣服和鞋子,一个人出门。先坐了一段上山的景区摆渡车,用了十几分钟来到半山腰。半山腰有一个小小的人文景区,兼作摆渡车的终点站。
站在我所在的半山腰,往东面望,远处是一丛高山,连绵起伏,中间隔着一条宽深的山谷,那里有我暂居的旅馆,只是远近高低的山丘散布,满眼树木葱茏,看不到那一抹青瓦白墙,只能隐约地想像一下。
转过身去往西望,则是高耸入云端的悬崖陡壁,四五百米高的崖壁直上直下,像一堵历经岁月风化侵蚀却屹立未倒的高墙,间或一两抹绿色的山野青葱,如同墙上附生的斑驳苔藓。
在立崖之上,却是另一番繁荣的景象。此时正值初秋,山野尚绿,但一抹两抹红黄的影子,已经从青绿中泛渗出来,彩化了这一山青翠碧绿,让人不禁想起蕙安女头上的青巾,虽然两者并无感观上的相似。
我在木桩为凳的小摊边坐了一会儿,吸了一根烟(旁边墙上写着禁止烟火),又买了一瓶水,开始跟着游人的队伍去爬西面的高山。
山虽然陡,但并不难爬,因为有石砌的台阶,过于陡峭的地方,有钢板架起的钢梯,两侧还有扶手兼作护栏。所以起初的一段,实在过于平淡,只是低头抬脚,沿阶而上,少有爬山的乐趣。
爬了半个小时以后,铁制的扶手就消失了,不甚规矩的石阶将少量的游人引向绿林深处。我看看指示的路牌,那里通向山顶。又看看图上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于是低头抬脚,继续往上爬去。此时是下午三点。
这一段石阶路不比之前,既陡、又高,石阶也不完整,走着走着,就出现或才或短的土道,或者天然的巨石拦在前面,只有手脚并用,才能勉强通过。周围的树木也越发浓密起来,四下里看不到阳光,如同被罩在了一个绿色的囚笼里,呼吸也跟着困难起来。不一会儿,我的汗水就湿透了前胸后背。
路上间或能遇见从山上返回来的人,看见两位面善的女游客,我停下来问道:“大姐,离山顶还有多远?”
“不知道,我们也是返回来的,至少半小时的路吧!”她们一边笑着跟我说话,一边小心地看路,每个人脸上都汗津津的,泛着健康的红光。
我看看腕上的瑞士手表,下午三点四十五分了,抬头仰望,能隐约看到山顶的一丝天光。也许没有她们说得那么远吧,体内的阳气还很充足,微微酸胀的肌肉让我感到年青,我决定继续往上爬。
如此又爬了半个小时,遇见了四五拨游客,手脚并用地翻过了几块巨石后,山顶突然就出现在了眼前。我一鼓作气小跑着冲上了山顶。
眼前豁然开朗,目光所及又见群山迭叠,午后的秋日阳光披在身上,山高风疾,虽然略有凉意,但感觉尚好,所谓登高远望,秋意畅爽,恰到好处。
虽然很想吟诗一首,但看看时间已经接近四点半,太阳正快速向西游动,不自觉心里有了紧迫感。离天黑还有不到两个小时,自己要加快步子了。
回望来路,估计回去还要两个小时,往北的小路沿着山脊,消失在远处的绿野丛中。稍作犹豫,决定继续沿着小路前进。
山脊上有风相伴,虽然道路难走,但呼吸畅快,并不太觉得累。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见到一个景点,十几个游人在休息拍照。我没有停留,继续往下一个景点赶去。那个景点是这座山的最高峰,也是这方圆几百里内的最高峰。
到达最高峰时已接近下午五点了,太阳也已开始下沉。我走得饥渴,远远看见景点里唯一的小摊,忙过去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