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赵晓峰孤身逃亡时,蒋介石错失了收复东北的最他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信直线下降。其实蒋介石也有他的苦衷,在对付日本人方面消极从事,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掌握的权力基础很不稳固。地方派军人怂恿他抗战,因为如果他抗日而且失败的话,他们就可以对他的江山进行瓜分。蒋介石很清楚这种危险,所以他按兵不动。
蒋介石一直认为;国民党真正的心腹大患是红军。本来通过五次围剿,红军已被他消灭得差不多了,红军从鼎盛时期的30多万,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二万多人。可就在这关健时刻,赵晓峰的中国同盟军突然崛起了,而且逐渐替代了自己中国第一大政权的地位,而国民党内自己的死对头,如: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和当时的广东将领陈济棠合兵一体要求抗日。理亏的是自己,所以,自己根本就能理直气壮地驳斥三个将领的抗日主张。
当初,他们在起兵之前,就致电蒋介石,要求他对日宣战。但蒋介石并没有改变其战略中预定的先后次序,蒋介石回答他们说:“你们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拿国家的命运去冒险。”
蒋介石也知道,事实上三位将军所宣称的抗日壮举并非完全出自爱国,其中陈济棠就曾经从日本人手里购买过武器弹药。而且桂系中还有不少日本顾问,不管怎么说,反正几位“救国者”在收到蒋介石拒绝的答复时,就统率他们的部队进入到了和广西接界的湖南省。此时,蒋介石表面上抱着一种妥协修好的态度,命令他在湖南的部队后退,避免由于冲突而加剧中国的内战,暗地里通过收买分化,总算有惊无险暂时化解了危机,事后济棠逃往香港,广西将领们则因蒋介石宽容的政策而受惠。作为表面上承认蒋介石的权威的回报李宗仁被任命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而白崇禧则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的面子保住了,蒋介石的面子也保住了。
蒋介石刚腾出手来,准备对最近休整完毕的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时,不料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少帅竟然明确地表示了反对。
其实,时任河南、湖北和安徽的“剿共”副总司令的少帅比谁都更郁闷有他的难言之隐。与日本有杀父之仇的张学良,他不但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而且他自己也为把大片国土丢给日本而深感自责。而与他打仗的**非常聪明地采取了打拉结合,向他和他的部下宣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停止内战,中国民族团结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少帅和他的士兵们心动了因为相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毕竟是中国人且其中许多人还是同乡。但少帅和他的助手们发现,接受和反对**的建议都是很难的。所以在193年底张学良仍然效忠于蒋介石,他仍然执行委员长的命令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他自己的意愿,直到去年经过东北兵变失败以后,张学良才痛下决心,联手**。
于是,在1935年冬天,张学良正在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原东北军又和红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因东北军内部反内战情绪也越来越严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虽是疲惫之师,人员装备远不及东北军,但作为正义之师的红军所剩的全是精英,还是大败东北军。东北军伤亡惨重,整整损失了两个师,如果这就是“剿共”的代价,按这个速度,过不了多久,张学良就没有什么人马去打日本人了。此时张学良更心里十分清楚;失去地盘的他,一旦再失去军队,就会被国民党所遗弃。
特别是平津之战时,张学良屡次电请蒋介石出兵。无奈蒋介石不但自己不肯出兵,反数次严令他;继续全力“剿共”不许分兵。这就使自己的东北军永远错失了收复国土家园的最佳时机。对于剿共,张学良此时开始猜疑结拜大哥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不是如**所说的:借刀杀人。
此时**再次传话说,他们希望结束内战,联合抗日、抗苏。正是这个建议,促使张学良开始同**的代表进行谈判,并亲临西安,与杨虎城协商。
而蒋介石在看了部下送来:关于红军长征后迅速发展壮大和重现生机的报告之后,蒋介决定斩草除根,亲自来到张学良在西安的司令部,去实施已经计划好的第六次”剿共”战役,当然,张学良这次如果再推三阻四的话,那他就自身难保了。
8月
蒋介石率先来到临潼。并入住华清池。
“这次我来地目地非常明确!我将要调集三十万中央军北上进剿“共匪”。而你们两个人也要密切配合!”蒋介石冲着张学良与杨虎城坚决道。
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但遭到蒋介石严词拒绝。
“哼!一叫你们出兵。你们就推三阻四。我最后警告你们!要么进兵。要么我就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委员长!”张学良见到蒋介石执迷不悟,但还是劝道:“如今苏联人刚刚被中国同盟军击败,但是日本人已经开始侵占上海,再次显现出了对中国的野心,在此中华危急时刻,我们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付苏联人、日本人,……”
张学良再三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再次遭到蒋介石的拒绝。双方之间的矛盾越发剧烈。
8月8日凌晨,杨虎城军部会室。
小小的会议里。此刻却挤满数十位西北军和东北军军官。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也在其中。办公室里人虽多。但却没有半点喧闹。气氛很是严肃。
“诸位,能出现在这里的定都是真心诚意参加行动的,枪声一响,那就只能一往无前,没有退缩之路!”杨虎城郑重地说道。
这个有人自然都明白。也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大家齐齐立正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