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中国同盟军的海军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地~要原因就是恶劣的天气帮了大忙,国民党的气象人员没能像中国同盟军气象台那样准确地预报出16日的短暂好天气。
中国同盟军现在已经在英国气象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了六个气象观测站,那就是黑龙江、锦州、旅顺、奉天、察哈尔和内蒙,这些气象观测站为中国同盟军提供着辖区的所有气象情况。而发布了连续数日将会是暴风雨天气预报的国民党气象部门,使得塘沽方面判断中国同盟军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发起登陆作战,整个塘沽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戒备状态很低,甚至连一些飞机舰艇的例行巡逻都被取消了,这就使塘沽守军对中国同盟军登陆编队的航渡毫无察觉。
0月6日凌晨二时三十分,庞大的海军登陆舰队到达距塘沽海岸1里的换乘区,海军陆战队员们从运输船上沿绳网下到登陆艇,然后登陆艇编成艇波,劈波斩浪向登陆滩头冲击。上陆时间因两个滩头的潮汐不同而各不相同,预计古海岸是六时三十分,大沽口炮台是八时整。
中国同盟军的火力准备从15日午夜就开始了,第一批约00重轰炸机向塘沽敌军通讯枢纽、指挥中心、海岸炮兵阵地等目标投弹约50吨;第二批约160中型轰炸机于1C月6日五时向国民党军队的防御阵地投弹约。这两次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飞机265次,投弹926~:,在登陆正面的两个地点平均每千米投弹约80~:;第三批为战斗机,他们主要以低空扫射直接掩护登陆艇抢滩。
五时三十分,由6艘战列舰、9~巡洋舰、16驱逐舰、2~浅水炮舰组成舰炮火力支援舰队,又对2千米登陆正面实施了长达四十分钟猛烈舰炮火力准备。而当登陆艇接近海岸时,舰炮火力开始延伸转为火力支援,直接火力准备接着由登陆艇中的火炮登陆艇和火箭炮登陆艇承担,继续向登陆滩头射击,掩护登陆艇抢滩上陆。整个火力准备过程,密集,猛烈,持久,基本上压制住国民党守军的火力,为登陆部队顺利上陆创造了条件。
古海岸是塘沽东岸的一段长2米的海滩,海岸两侧是三十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海滩上高低潮之间地落差约为70米,海滩是硬质沙地,上面筑有高耸的鹅卵石堤岸,后面是一片贝壳堤,贝壳堤的后面是一片坡度不大的沙坡,国民党守军在沙坡上设有几道障碍物,沙坡后是宽1千至2米不等地沼泽,只有数条通路可以通行,通向内陆的道路沿途有三个小村子,村舍都是用厚石砌成,四周是一片田野,田间土上长满了小树,这就是塘沽地区特有的地形,易守难攻。
国民党部队充分利用有利地自然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低潮线到**线之间设置了三道障碍物,还混杂有大量水雷,在贝壳堤上筑有混凝土堡垒,在堡垒前有蛇腹形铁丝网和地雷,出口都用地雷和钢筋水泥障碍物封死。海岸上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有机枪和火炮,悬崖上还构筑暗堡,内有威力极强的88mmm火炮,炮火杀伤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海滩,在两侧的悬崖上还有6门155mmm海岸炮,对海上中国同盟军军舰的活动构成极大威胁
在此登陆的是中国同盟军海军第一登陆战队,队长是土匪出身的高希胜,运送该队登陆作战的是王甫这位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现在担任中国同盟军第三舰队地少将师长
他们于0月6日二时三十分到达换乘区,四时零五分开始换乘,士兵们沿绳网从运输船爬到登陆艇上,当时海上风大浪急,登陆艇非常颠簸,但士兵们经过多次演练,换乘仍比较顺利,总共编成了26个艇波,驶向海滩。
为保障对登陆部队的不间断火力支援,在第一艇波中编有8坦克登陆艇,共载有32水陆坦克。
这批登陆坦克是刚刚从苏联运来地1T-37水陆坦克。这可是中苏贸易中最大地一笔买卖。赵晓峰为此支付了苏联近一亿美金。其中还包括50战斗机、50重型坦克及门重炮。
由于风浪太大。坦克登陆艇到达坦克预定下水处比计划晚了半小时。如果仍按计划让速度较慢地水陆坦克下水。那么到达海滩就会比计划更晚。也就失去了及时提供火力支援地作用。所以在指挥艇上地指挥员王甫师长决定让坦克登陆艇继续航行。直到距海岸仅1海里处才放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