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还是个孩子嘛,平时读书也辛苦了,放假玩下游戏放松下,问题不大。”苏景笑着安慰道。</p>
“都快二十了还是个孩子吗?再说了,他要是认真读书我还能这么说他吗?”老于激动得脸上的肥肉都抖动了起来,“刚放假就这样子了,可想而知他在学校没人管会是什么样子,等到哪天接到他学校的投诉电话我也不觉得奇怪。要不是老子给他打了几通电话,放假了他都不想回家呢!”</p>
“别激动!”苏景做了一个“平和”的手势,他也读过大学,知道有些学生在大学里是什么样子,“老于啊,你的家事我不好说什么,但是我觉得吧,孩子毕竟已经成年了,管得太多难免会让他产生抵触的心理。人这一辈子嘛,只要安分守己,无非就是求个健康平安。你别瞪我,虽然我没做过父亲,但该懂的我还是懂的。”</p>
“站着说话不腰疼!等哪天你当父亲了,就知道孩子是不能惯着的。”老于又瞪了一眼苏景,随后叹了口气,“你说得也没错,我现在啊,也不求他能有多大作为,只要安分守己平平安安就可以了。趁着我现在还干得动,多辛苦几年,给他多攒一些老本,将来他也不至于过得太惨。”</p>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父母,对子女总有着一辈子都操不完的心和断不了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终究是双方的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事前大家都知道要有耐心,但很多时候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看到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父母一眼就知道答案了,孩子却迟迟不能下笔,下笔还算错了,能不急吗?</p>
怕不是生了个白痴吧?!</p>
这种心理大概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后才会有所转变,不是因为父母习惯了,而是大多数父母都忘了怎么运用初中的知识去解决初中的题目了,大概那个时候,父母又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p>
所以说大家都知道换位思考,但思维其实是很难转变过来的,终究还是那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
“好了好了,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苏景拍了下老于的肩膀,肉肉的,手感还不错,“我看你儿子现在也不错了,起码比起以前,变化大了很多。”</p>
老于仔细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心情便豁然开朗,“你还别说,这小子的确比以前乖很多了。不过要是有你的一半懂事,那就更好了。”</p>
“别别,可别学我,你没看到网上的新闻吗?”苏景连忙打住,他跟老苏那点破事虽然没被曝出来,但是父子关系不和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那这事攻击他,说他不配做一个偶像。</p>
老于若有其事地点了点头,不过嘴里却是这么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事我就不问了,网上的消息我也就看看过下眼瘾。”</p>
跟有分寸的人打交道,总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老于如果问下去的话,苏景应该会老实把其中的原委告诉他,毕竟他跟老于也是认识多年,平时虽然很少联系,但对老于的为人还是很信任的。</p>
说起来,他跟老于认识也是在他大学时期的事情了,当时老于还没有现在发福得这么厉害,刚开始搞服装批发,尽管事业刚起步,但也会每年给孤儿院的孩子送去一批衣服,闲时就去院里帮帮忙,看看孩子。恰巧当时苏景也经常去院里,有时候会遇上老于,一来二去,俩人就熟络了起来。</p>
其实让苏景跟老于结交的原因,并不是老于每年都会给院里的孩子送去新衣服,而是老于的屁股后面经常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这让苏景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是这般屁颠屁颠跟在老爷子后面,才有了他跟孤儿院的情缘。</p>
苏景是一个坚信“性本善”的人,但他也知道人的性格跟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善良的扎根,更需要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p>
虽然老于的说法是让孩子看到院里的孩子以后能懂事一点和给孩子积积德。</p>
而让苏景跟老于的情谊更加深厚的则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苏景清楚记得当时老于生意上遇到一些困难,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所以没有给院里的孩子送来新衣服。没有任何人责怪老于,毕竟做善事应该是一个人随手而为,而不能道德绑架,把所有的善举都认为只理所应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