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的伟大胜利,展示的伟大成果,公社组织了电影放映队下乡来巡回放映。那时乡下没有电视广播,文化生活极度贫乏,那时能看上一场电影就像过节一样。遇到公社电影队下来放电影,乡民们不管多远多晚,都要赶过去看。我们知青更是要相约去看,在放电影地方,你还能碰到一些久未碰面的知青,我和陈刚每次都通过看这样的乡村电影,与李小萌和陈燕碰面,大家在一起聚一聚。
那天收工后,队长陈福从公社开会回来说,公社放映队要在杨坳生产队放电影,杨坳生产队距我和李小萌的生产队都不远,我想李小萌她们一定会去看电影的。好些日子没有看到李小萌了,她还好吗?我很想看到她。
吃了晚饭,我就约陈刚、张小勇和二姐一起去看电影,我们出门时,张小勇对我和陈刚说,他有点事要耽搁一下,要我们先走。
到了电影放映地,我们看到了李小萌和陈燕,大家都很高兴,陈燕问我:“张小勇没有跟你们一起来看电影?”我说:“来了,他有点事,比我们后走。”
放电影的地方是杨坳生产队的晒谷场,晒谷场比较宽敞,银幕就拉在晒谷场旁边的土台上。当时乡下是没有电影院的,放电影都是这样在坝子里放映,现在人们把这种放映方式叫坝坝电影。
放映员还没有架好电影机,晒谷场上就站满了从四乡赶来的乡民,整个场上纪律很混乱,大家说笑声不断,直到公社领导讲话时大家才停住了说话。
坝坝电影最令人讨厌的是开演前的领导讲话,到哪个大队放映都要由大队书记讲一通催粮催款“双提留”,计划生育刮宫引产,粮食生产收种管之类的陈词滥调。令人更讨厌的是大队书记过完了话瘾,工作队长又大讲一通干社会主义、刹资本主义、批修正主义之类的老百姓不愿听又听不懂的大道理。
领导们终于作完指示后,放映机上的胶盘开始转动。但令观众失望的却不是故事片,而是《新闻简报》,这些新闻不是“工业学大庆”,就是“农业学大寨”,或者是工厂车间田边地头“批林批孔”等新闻。那时放映正片之前必放半个钟头的《新闻简报》,就像现在中央台每晚七点雷打不动的半个钟头的《新闻联播》一样。
那时放映的影片放来放去都是那么几部:《地道战》《地雷战》《列宁在十月》《宁死不屈》《卖花姑娘》《闪闪的红星》等。
这些影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知青都记熟了,当时我们给这些影片编了顺口溜:“阿尔巴尼亚电影莫明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越南电影枪枪炮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那晚放映的电影是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里面有亲吻拥抱的镜头,这对于当时思想还未开放的中国,是那样的新鲜和诱惑,每当出现这样的镜头,男男女女们的笑声和玩笑话就响起。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感到一种思想的放松和人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