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综合症”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的时候就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这种症状不仅仅表现在青少年身上,成年人身上也很常见。
凯瑟琳当然不可能网络成瘾,因为对她来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艾尔莎来说,事情却似乎不是这样。
网络游戏这东西,对于艾尔莎而言,无疑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事物。自从凯瑟琳发明了互联网之后,整个世界的变革才刚刚开始而已。
凯瑟琳突然发现,这似乎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而且似乎还很严重。
在21世纪的时候,美国的娱乐软件业实行分级制度。该分级制度由美国的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esrb)制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产品包装背面的内容描述,用特定的词组描述游戏画面所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以及游戏中人物对话是否粗俗等。另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正面的等级标志,共分7个级别,基本按年龄划分,以游戏适合的年龄段英文首字母来命名。
那个时候,整个电子游戏的运营情况也趋向于成熟。
可是现在不一样。
70年代初的美国,卫道士横行,在这个时候,仅仅依靠分级制度是搞不定的。
分级制度什么的,凯瑟琳早就已经未雨绸缪而准备好了。
但是卫道士们可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一定会抓准了孩子们已经沉迷于游戏之中,这一定就是游戏的错这一点来扳倒凯瑟琳。
卫道士是比竞争对手更可怕的东西。
特别是偏执狂类型的卫道士。这些人将自己当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栋梁,例如羊叫兽之类的生物,就属于这种……当然,羊叫兽的卫道士的皮下面是软泥怪无误。
在经历了魏特汉的事件之后,凯瑟琳就明白了这些卫道士的麻烦。
魏特汉虽说因为最近自己煽动的民意而消停了一会儿,但是他的存在却给凯瑟琳提了一个醒。
这种人可不仅仅只有魏特汉一个,他所代表的是一群人,这群人到时候如果发现了网络上面的问题的话……那可就糟糕透了。
各种问题自然需要区别对待了。
现在是70年代的美国,并不是21世纪的美国。这个时代的美国人非常的奔放,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个时代的美国人也同样极端的保守。
这两种思潮交汇的美国,和未来的美国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在发现了艾尔莎通宵打游戏之后,凯瑟琳便开始担心了起来。
或许艾尔莎并不是每天都这样,只是昨天晚上兴致来了而已。
但是凯瑟琳可以肯定,很多人这个时候,却都是已经被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所吸引。这个时候,这些人说不定便会沉迷于网路——而且过两遍便是美国经济的大衰弱的时期了,那个时候恐怕会有更多的人沉迷于网络。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凯瑟琳现在就是这个想法。
为此,凯瑟琳干脆取消了去洛杉矶的打算,而是留在了家里,开始打起了防沉迷系统的主意。
要防沉迷,当然首先是要放未成年人了。
砖家叫兽最喜欢扯的武器便是未成年人,他们总喜欢裹挟未成年人,然后提自己冲锋、卖命,最后将对方踩在脚下,当成是自己成功的踏脚石。然后他们会回过头来,用那踩过大便的脚用力的踏在垫脚石上说:“看啊,我拯救了他们,我是多么的高洁啊!”
魏特汉,便是用未成年人作为武器,从而在50年代的时候,一度击溃美国漫画界的。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但是如同网络防沉迷系统一类的,凯瑟琳觉得似乎有些不够——例如利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进入游戏的时候……这可就是最麻烦的时候了。
如果有一个未成年人拿着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讯息然后去上网,最后猝死,别人绝对不会看到那个将身份信息交给对方的人,而是会将全部的目光集中到网络游戏上来,然后批判这款游戏。
这样的情况,对于现在这个还未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游戏绝对是一个致命打击!
“该怎么办呢?”
凯瑟琳有些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