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名单,李恒、姜山、何涛、张盛、王磊、郑冲六人陆续离去。王仁、刘平等也各忙各的事情,顷刻间,便人去屋空了。
雨早已经停了,但天仍然阴沉沉的,萧瑟的秋风轻轻吹拂,寒气好像又浓了几分。
泥水匠们早已钻出了地道,他们就等在客栈,见众人暂时散去,便一窝蜂的围拢过来。
“来,咱们继续!”李毅明白几位的心思,是急于学会搭火炕的技术,把自家的屋中暖起来。
从铺坯到抹泥,再到搭锅灶、烟囱,直至最后烧火烘干,按部就班的走下来。李毅来回的走动,耐心细致的讲解,将各个注意事项,都反复强调数遍,几座火炕终于在辽西山村诞生了。
得知火坑搭建二次进行,太平村的男女老幼,来了不计其数,将客栈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当六位队长,带着草拟的什长、伍长名单,回转太平客栈之时,第一铺炕烘干了,铺上了新编制的席子,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拥上了炕头。
“真舒服!”“暖和极了!”……屋中响起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赞叹声。
“小兔崽子,赶紧都给我滚下来!”一位老人奔进屋内,叉着腰对着炕上喝骂着。
那些孩子噼里扑棱滚下了地,噼里啪啦跑出了屋子,大笑着喊叫着,叽叽喳喳,仍是充满着快乐。
轰走了孩子,老人们爬上了火炕。这火炕最适宜年岁较大,体弱多病,阳气转虚的老人。在这深秋季节,老人们提前赶到了寒意,坐在热烘烘的炕头,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火炕技术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其好评度大大超过了碾子,为太平村人津津乐道。这一技能迅速扩展蔓延,至每家每户,不到三天的时间,整个太平村无一家不享受火炕的温暖。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不与老百姓争利,是咱们应该弘扬的美德!”于冰自我解嘲的说着,她拿过几张名单,大略的扫了两眼,微微点头道:“好,很好!从今以后,就按照杀敌的多少,立功的大小,进行任命提拔!”
新人新事新气象,新官上任三把火,从伍长到队长,一个个都精神焕发,朝气蓬勃,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质的转变。尤其提升奖励机制,让普通一兵,都看到了希望,整个队伍都充斥着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气氛。
由于缴获了大量的装备,为这缺东少西的新队伍,解决了燃眉之急。二百匹战马,损伤的并不多,凑上原有的,可以组成四队骑兵。骑兵配备上马镫,在陆续改进马鞍,等待铁器供应充足,也为所有战马换上一副铁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