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周晓峰还准备了许多糖衣炮弹,用来拉拢克虏伯。没想到,手段还没有用到,对方就被打败了。</p>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果然是所言非虚,这不是,一款新武器,就挖来一位军工技术与企业管理能力都称卓越的全能人才。</p>
东西合璧,双剑合一,必然能让他的枪炮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优良的武器。而且,在吃透了工艺之后,这座新厂将能以领先于时代的强大技术为楚军的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p>
其实,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东西方在武器研究上差距还不是非常大,至少,还没有到完全无法跨越的地步。甚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如果不是指挥不力,武器配置不当,清军都有可能将英法联军覆灭于北京城下。</p>
那时候清军的部分火炮其射程甚至要超过联军的火炮,而这时代也有不少军器研究方面的人才,只是因为满清不重视科技,以至于明珠暗投。</p>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际,时年四十的丁拱辰就参考西洋炮的构造,在广州铸成了性能良好的铁炮。并于1841年编成了一本《演炮图说》。</p>
丁在阅读西洋炮学的基础上的铸炮之法,其实和明末以来中国原有的红夷大炮的泥范整体模铸法差不多。即以炮模口径为基数,用泥先制成外模和内模,用起吊装置将外模吊套于轴心合一的内模之外,两模之间的空隙,便是炮管的厚度。然后用青铜或钢铁溶液浇注其中,冷却后,除去内外模,最后再用各种配件加工成完整的火炮。</p>
此法铸造的火炮有其缺陷,泥模在用炭火烘烤时,经常是外干内湿,浇铸时水分蒸成潮气,致使所铸火炮常有蜂窝状孔穴,发射时容易炸裂。</p>
其次是这种铁炮不能对炮膛进行深入的加工,致使炮弹射出后,弹道紊乱,降低了射击精度。加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身管与口径比例、火门位置在火药燃烧中的实际意义,绝大多数火门开得太前、太大。弹不圆正,口不直顺,游隙过大,以至于此炮尚未达到明末红衣大炮的水准。</p>
鉴于此,当时的嘉兴县丞龚振麟立志改革,于1841年发明了早于欧洲三十多年的铁模铸炮法,铁模可多次使用,不用清洗炮膛,消除了泥模铸炮多蜂窝易炸膛的缺陷,缩短了铸炮周期,降低了铸炮费用,并写成《铸炮铁模图说》一书。</p>
至1841年9月,铸成一百多门新型火炮,时人称其“工巧不下西洋。”</p>
欧洲火炮铸造从十六世纪以来一直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在给实心火炮上钻孔的实践始于十八世纪初。在英国伍利奇的皇家枪炮铸造厂,泥范整体模铸法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p>
直至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发明了全金属车床、自动调节车床、牛头刨床等一系列工作母机,到四十年代时,达到了用工作母机制造机械的领先水平。</p>
在制造火炮方面,利用车床先将火炮铸成实心圆柱金属铸件,然后用超长钻头钻孔,接着到锤床上将孔逐步锤削成型,加工成火炮。此法使炮身较模铸法更加均匀、对称、光洁,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较合理,射击精确度高。既提高了铸炮的精度,又节省工时,坚实耐用。</p>
英军火炮铸造除了传统的泥模整体模铸法、失蜡法外,又开始大规模采用车床切削铸造法。</p>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军火炮工艺介绍云:“西人铸炮,其铁皆经百炼熔净。先用蜡制成一炮,丝毫无异,次用泥封密阴干。铸时用火烘模开孔,泄出蜡油,然后将铁灌入.....其铸法合度,多以引门上长方形为表,或安头上或尾后,或头尾皆安,亦合度数。”</p>
....所以说,即使是以英国这位列强霸主,在火炮技术上,比起满清也就领先几十年而已,并不是无法赶超。</p>
只不过是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满清苟且偷安,在火炮研究上又止步不前,让龚振麟与丁拱辰这样的人才无以施展之处,这才导致双方差距越来越大。</p>
“既然是成了自己人,我就再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的秘密武器。”</p>
早在十几天前,因为有两艘上千吨的蒸汽船牵引,在数十名水鬼的努力下,周晓峰那艘‘新海龙’号终于从海底被打捞了上来,清理修复也接近了尾声。</p>
这是他当初跑买卖的家当,算是他最大的秘密,这艘船被打捞上来之后,因为损失了两台发动机,又被海水浸泡了大半年。修复之后,整船动力下降了三分之一,不过四五十节的船速,绝对能征服这个时代所有船舶动力方面的研究者。</p>
周晓峰原本准备抛出来招揽克虏伯的利器,一为后装线膛炮优胜论,二为重炮制敌论,三为线状无烟火药工艺,四为炮弹改型新法,五为包料包销无本万利的合作模式,六为顶级设备全力配合的优越工作环境,七为公私兼顾曲线救国的精神激励,八为高官厚禄贵族爵位的名利诱惑。</p>
想必八刀齐下,对方避无可避,难以抗拒。只是没想到,他高估了克虏伯先生的抵抗力,只是一支重狙,就让这位日后的世界军工巨头防线失守。</p>
真不知道,等周晓峰把他的一些先进武器逐步展示给他,这位技术狂人会不会就此投靠过来。毕竟周晓峰掌握了一批领先于这个时代好几个代差的武器,足以让克虏伯倚之自傲的秘密铸钢技术黯然失色。</p>
“天呐,世界上竟然会有那样的船吗?”</p>
听到周晓峰的描述,克虏伯再一次沦陷了,四十多节的船速,那是什么样的天才,才能制造出这样的动力设备啊。</p>
再一次分享了对方的秘密而未要求回报,令这位日耳曼人感激不已,而对方家底之雄厚,也让他大开眼界。对方对于西方技术的了解,比他这位欧洲人还要详细,其见闻之广博,气度之宽宏,更让他为之折服。</p>
这位国王,简直是他所仅见的英明君主,堪称智者。他的慷慨,让人受宠若惊,他的热情,令人如沐春风,仿佛有一道光环刹那间笼罩在自己身上,一下子就站上了世界的中心,万众瞩目,备受尊崇。</p>
“如果不是受了赫尔曼先生的邀请,我这一辈子都要感到遗憾了,这次远东之行,是我最大的幸运,克虏伯家族的兴起,将因为这个契机而无可阻挡。”</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