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被锦衣卫细致讲解为了具体的内容,一个个制造铸造相关的知识点被作为理解的前提传入崇祯耳中,崇祯虽然仍然有些迷糊,但是多少了解了这些问题到底在说什么。</p>
但是,随着大致的了解,崇祯的眉头却不由皱起。</p>
尽管之前他已经预估了工具制造这一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但是听锦衣卫细细讲述,他才知道,自己之前对这一块的认知仍然太过浅薄了。</p>
别的不说,先说材料,明朝的铁材就要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地方出产的铁锭因为矿石的不同,以及产地生产水平的不同,尽管都是铁,但是铁锭原材料的价格却会差好多倍。</p>
但是,各处铁锭生产的铁锭数量是有限的,部分平时使用价格合适的材料,若是短时间大批量调动,完全可能没有足够的货源,不仅容易大幅涨价,甚至可能直接断货。</p>
除此之外,铸造方面,不同铸造方法,不仅有成本上的区别,还有生产效率上的区别,确实有办法在生产单个农具时成本很低,但是这是在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做到的。</p>
采用这样的方法,少量的生产自然更加节省,但是与大批量比较,就在各方面都远远不如了。</p>
而这一类的事情,在那些锦衣卫的描述之中,数不胜数。</p>
归根到底,大明尽管也是所谓士农工商,但是工这一块却被匠户制度以及其他的压迫弄得相当萎靡。</p>
举个例子,大明的火枪技术,早已发展到了相当前沿相当成熟的阶段,但是无论是当兵的还是领兵的,都对火枪相当抗拒,原因就是朝廷发下的火枪极易炸膛。</p>
不仅枪管枪身等部件几乎不存在任何流水线化、标准化的手法,甚至连不同批次的火药都差异极大。</p>
尽管早在秦朝,流水线制造以及环节责任制就已经出现,但是明朝在这一块却几乎不存在相关情况。</p>
各个匠户各个匠人,铸造大多都是随缘应付,没有统一的规范。</p>
工匠们可不是新军,崇祯下令,认真听取的概率照样不大。</p>
单独让他们做还行,但是要找出一个很好的模范之后,让他们跟着一起用同样的方式去铸造,最后出现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仍然各行其是。</p>
按照这些锦衣卫给出的这些说法来看,他崇祯想要做到农具规范,效率提高,可能性极低!</p>
崇祯皱着眉,看来,是他把这件事情想象得太简单了。</p>
“过往朝廷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p>
“回禀陛下,过往朝廷并没有真正解决过这件事情,哪怕是铸枪铸炮,也都是有良有劣,然后分批择优选取罢了。”</p>
“正是因此,存放在国库之中的武器,不少都是被挑剩下的劣质品,好些发给士卒之后,还没砍人就已经烂掉了。”</p>
“呼~”</p>
崇祯原本打算从此前的办法中学习学习,就如同之前的京城管理中使用的政令一样,但是,得到的结果却让他眉头皱得紧成了一条线。</p>
泱泱大明,居然没有解决过这个问题?</p>
这可能吗?</p>
“派人将工匠相关的种种变化都拿给朕看看。”</p>
他不相信,大明近三百年,这么多年的时间,竟然从来没有规整过工匠,否则太祖的军队怎么会那么强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