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传到皇后耳中,如同一道晴空霹雳,直击心魄。</p>
原本看到回信时的欣慰,已然荡然无存,她一时之间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p>
“什么?你确定国丈借出的是一万三千两?!不是,不是一万八千两?!”</p>
皇后稳不住情绪,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质问着传讯的小太监。</p>
小太监当即跪伏在地,吓得瑟瑟发抖。</p>
皇后这个反应和预期相差可实在太大了,原本以为是来报喜,说不定还能得点赏赐,结果这下看来,分明是触霉头了啊!</p>
跪伏之后,小太监嘴上不敢有丝毫犹豫,赶紧回答。</p>
“启禀娘娘,奴才在皇上身边听得清清楚楚,国丈大人运到户部的银两,正是一万三千两。”</p>
一万三千两!</p>
周皇后脸色瞬间被气的煞白。</p>
“国丈,当真是......欺人太甚!”</p>
她此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好言好语相劝,还送去五千两银子帮自己父亲冲抵数额,结果他竟一分不加,还把自己送去的五千两银子吞了一半!</p>
这可是国难当头啊!</p>
闯军已然到了宣府,两路大军逼近,连京城内的商铺都关了泰半。</p>
人人忧心忡忡担心闯贼杀进京城,结果自己的父亲,却在这个时候还在军款银子上做手脚!</p>
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她、皇上,便全都成了笑话!</p>
“皇上对此事可有说些什么?”</p>
“皇上听说国丈大人主动多借了银子之后,相当欣慰,还夸国丈识得大体,知道为国分忧。”</p>
跪伏在地的小太监不敢抬头,却仍然应答如流。</p>
皇后拿银子的事儿,崇祯并不知情,那些银子自然都被当成了国丈主动出的。</p>
国难之际主动多借银两,崇祯自然不会吝啬夸奖。</p>
听到这些,皇后面容动了动,最后却只是幽幽一叹。</p>
敛起怒气,又问道:“夸奖国丈的这段话,可有外人知道?”</p>
若是此事还未传出,她便立刻找人把事情的真相告知皇上,国丈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无理,简直就是藐视皇后,藐视皇权。</p>
不说做多重的惩罚,至少也得让国丈多出万两白银!</p>
小太监不敢抬头,仍旧跪伏:</p>
“回禀娘娘,应当是传出去了。正好当时有人来传信,说是勋贵处催借不畅,皇上便让人把国丈慷慨解囊的事情给勋贵们讲讲,让勋贵们向国丈多学习学习。是以,这件事儿应该已经在京城传开了。”</p>
听见这个答复,周皇后瘫坐回了椅子上,满脸无奈的愁容。</p>
“你回去向皇上复命吧,就说本宫知道了。”</p>
——————————</p>
不管国丈到底做了什么,主动多捐三千两的事情终究还是在崇祯有意的推波助澜之下,传遍了京城。</p>
本来犹豫不决,或者迟迟定不下借款数额的勋贵们,在这消息的催促之下,也不得不偏向于多少拿出点银子打发皇帝。</p>
等到第二天的午时,勋贵的府上全都跑遍,每家勋贵都应许了借款,只不过是金额多少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