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我谋洪荒> 第四十八章 天梯炼神,魔天讲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天梯炼神,魔天讲道(2 / 2)

在魔天天梯上,宸月直感到越往上走压力越大,一种无形的压力伴随着天梯的上升而逐渐增强。每一层台阶都是一次直追本心的考验,一旦站上天梯便会陷入幻境,在幻境之中不自觉的领悟前进又或者是被淘汰而最终止步,无法前进。

这魔界天梯就像是一个测验器,用来测验步行者的修为以及心境,同时这也是个作弊器,一旦通过了考验便会取得进步!

宸月凭借实力吃力的步行到最后十层,到了后来,她竟然累得只能靠手一步步前进,沿途的幻境考验已经令她险些崩溃,这美若天仙、绝世孤傲的魔界奇女子竟有些披头散发的冲入了天梯的第二层,终于可以与逍遥面对面了,不过她这时的状态可谓是极其不好,一到了第二层便找了个地方打坐。

此时,陆陆续续的有魔界生灵闯入了魔天,来到了这魔界天梯。

远远的望见逍遥似乎隐隐约约的坐在飘渺深处,面前又有一道天梯,他们岂会不晓得这是何意?于是源源不断的人潮涌入魔界新天,苦大仇深的爬上了这可恨又可爱的魔界天梯。

逍遥并未理会下方的热火朝天,他神识云游魔界,探寻着这魔界的玄奇奥妙。同时一缕缕盎然的绿色从他的身上剥离出来,在他身前一点一滴的凝聚,原本逍遥巅峰的气势也缓缓淡了下来,逐渐的从圣人之境消退,身上的青莲纹身也开始脱离。

~~~~~~~~~~~~~~~~~~~~~~~~

魔界大地,那被狠狠修理过的七大高手此时此刻总算是从打击中走了出来,望着这一身的狼狈,再加上身败名裂,尊严荣誉都遭到屈辱的践踏,他们满腔的怨恨早已充斥心胸,直达九霄云天。

听到逍遥欲在魔界新天开坛讲道,七大高手皆是咬牙切齿,再这样下去他们可就地位不保,新仇旧恨之下,终于,这从未走到一起的七个冤家彼此诚心诚意的联起手来,将炮火对准了正春风得意的逍遥。眼下逍遥势大,他们还不敢招惹,但听到逍遥自认洪荒人士,显然乃是界外之人,于是计上心头,阴谋再生。

七人聚了又散,达成商量之后各分东西,去筹划着自己的计谋,虽然已经有了对付逍遥的办法,但他们修为还是太弱,在绝对的实力前面任何阴谋都是笑话,所以七大高手当务之急便是提高自己的修为。

魔界西方,崇山峻岭,宛如迷宫。

当逍遥开坛讲道的消息传到这里某个荒凉偏僻的山旮旯里,竟迸发出一种犹若重生的喜悦之潮。

“逍遥?!洪荒?!”

“我们等到了,我们终于等到了啊!”

“是啊,有救了,殷商有救,百姓有救了!圣父终于来了!”

一声又一声饱含兴奋与激动的惊喜之声升起,彻底的轰开了这个寂静沉默的地方。

仔细一看,一群又一群人从隐秘的山谷中跑了出来,聚集在一小块广场之上,对着那凭空而来的声音欢呼沸腾着。这群人,浑身上下不见完好,皆是一副伤痕累累的模样,唯有少数的妇女幼儿才能安然无恙。他们衣不蔽体,乃至食不果腹,绝大多数人都瘦弱得唯有皮肉包骨,吓人至极。

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当初封神大劫失败后而被迁入魔界的殷商百姓!

广场中央,一男子强忍着喜悦,但却挡不住泪水盈眶,望着这仅存的殷商百姓,他既是悲伤又是庆幸,终于是等到了希望来临!

“大王,还请速速前去拜见圣父,向圣父求援,以缓解我殷商百姓如今之痛楚啊!”一臣子人族中冒了出来,当着全体百姓面前直谏。

“正是,好不容易等来圣父降临魔界,我殷商有救了!”又有一臣子说道:“只是大王前去拜见,却不可失了礼数,还应准备准备。”

“嗯,辛受知晓。”那中间男子,被称作大王的男子竟然自称辛受,这不是昔日纣王的名号吗。更令人惊奇的是,旁边竟然有一美艳绝色女子站出来讲道:“妲己愿陪大王前去!”

纣王,妲己,这些历史人物,昔日封神大劫的关键分子一一出现,着实令人惊奇。至封神量劫结束到现今有多少年了,那西周早已化为灰尘,可是殷商至今未灭,连他们的帝王都没换过,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不提此间之事,重回魔天之上。

历经数日的挣扎,那该来的人都来齐了,不过魔界九百九十九层天梯至今最上面的三十层除了魔神宸月之外再无任何人能够踏上,由此可见魔界实力的虚弱。当然,也有一些实力高强的魔神不愿前来听讲的缘故。

时辰已到,逍遥也开始了自己许久未曾试过的讲道,这次他讲的并非神通要术,而是如何修身养性。魔界中人天生暴戾,心浮气躁,虽个体实力强横,但心性缺失,在大道求索上少了再进一步的可能,逍遥便是针对这点而来的。

随着逍遥开口,他背后的漩涡辐射出一条条诡异的旋流,将他的大道之声传遍魔界。

昔日鸿钧紫霄传道,经过混沌之旅的考验,三千大神有缘听讲。今日逍遥魔天开坛,福泽魔界,魔界众生皆是有缘,只不过离魔天越近收获越大,若在魔界天梯上经受考验,不吝于脱胎换骨。

“修道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欲全天道,先全人道,人道不全,天道远矣。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以人之心修天道。”

“修道者身与天地同造化,天玄地黄为炉,太虚六气为精,身心药火,乾坤阴阳为机,不解天地之理,不得大道之门。道本无心得之,勿以有心求之。欲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大道心志先,心心归一事万济,志坚天下无难事。修道之人看淡世情而非无情,自立真志而志,个中玄妙,不可言。”

“道不可见,心已明之。心不可度,道已守之。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乱心,非心乱人。”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谴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谴也。能谴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