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我谋洪荒> 第七章 不一样的商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不一样的商周(2 / 2)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而此时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正在和一人商议一些见不得光的事。

“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我数代先祖无不以推翻殷商,成为天子而努力。”“

“这些年东夷、南蛮不断作乱,我以为我姬氏的机会来了,没想到那帝辛却是雄才大略将叛乱平复,而且殷商现在文有商荣、比干等人,武有黄飞虎等,我姬氏的大业不知何时才能成功。”

“我儿不必担心,我西周上下一心,迟早能得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此时却还不是最好的时机,朝歌兵强马壮,百姓依附。又有正宫皇后之父,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侯虎为其羽翼,我西周暂时还不是对手。然殷商如今上下不齐,内部分裂,又有一干大臣的掣肘,帝辛仅此而已。”

那声音停了一下接着说道:“我西周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修养生息,招揽人才,训练军队,待时机一到就起兵反商。

“不过孩儿年龄也已经不小了,那帝辛也是贤明之主,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我西周席卷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啊。”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

“母亲说得不错,他殷商在明,我西周在暗,我西周迟早会找到机会推翻殷商,建立大周,我西周现在需要的确实是民心和人才,孩儿我现在就去榜,招募贤人,只要其人有才,我便破格录用。“说完便走出房间榜了。

而房中只剩下一位面色坚毅的老妇,只听那老妇喃喃说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你殷商确实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我西周百年时间慢慢渗透,只要我等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推翻你殷商,建立大周。”

说完那老妇也走出了屋子,在走出屋子的一刹那,老妇立时变得面容安详、和蔼,如同邻家大妈一般,令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正是闻名于后世的周之三母,太姜、太姬、太妊,之中的文王之母太姜。嘿嘿,可是又有谁知这闻名后世的贤人母子二人,实是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却说那姬昌自闻母亲太姜之言后便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姬昌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

姬昌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

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

“卿家的意思是?”

“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奸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

“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

“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

“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昌想到自己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

姬昌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昌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母亲太姜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昌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昌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姬昌回到后宫便去找母亲太姜,告知太姜散宜生所奏之事。

太姜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足以支持募兵。养兵所需,只要真能宣扬我儿仁德之名,就算少收一些赋税,也是值得的。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

姬昌道:“儿知道了。”

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昌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昌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

却不知姬昌乃是为自己的大业,又前进了一步而高兴。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在诸侯中的威望会更高,以后取代殷商之时,遇到的阻力也会越少。而且帝辛见自己少收赋税,定会以为自己属下军队极少,有利于自己隐瞒实力,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自己能做的事便会更多。

如此,乱世的阴霾已经渐渐的笼罩着商周的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