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原州进发,士兵也都把头仰的高高的,西夏这么多年来像个讨人厌是无赖,总是骚扰宋朝。而宋朝每年还要给它岁赐的银两,就冲这点这次能跟着岳将军和镇南王出征,也要好好的出这口恶气。</p>
皇城之内的赵顼人在大殿,心思早就跟着王旁的大队飞了,每天他都等着听大军的进展。朝堂上依旧是没完没了的争吵,赵顼似乎已经习惯了。看着大臣们为一件事辩来辩去,然后跑题,然后看烦了宣布退朝。他就后悔,自己怎么没学着先皇们也来一次亲征呢?</p>
彭思永、蒋之奇等人因弹劾欧阳修失实而被贬官后,知杂御史苏寀、御史吴申正在上书为彭思永等人辩护,认为朝廷对此事处理不公平。仍是陈词滥调听的神宗赵顼都烦了,他无聊的朝大殿上扫了一眼,蔡襄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大殿之上,赵顼心理有些难过。</p>
他的目光亭在欧阳修脸上,赵顼开口问道:“欧阳尚书,你所拟《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官家已经看过了,‘惟士之贤,嶷嶷蔡公’的确适合蔡襄,想此人书法极佳,为人正直清廉,在任建州也是政绩斐然,的确是当下官员的典范,官家想降旨追赠蔡公为吏部侍郎,谥号:忠惠。诸位有没有意见?”</p>
皇上这么说谁能有意见?朝堂之上安静了下来。赵顼看了看曾公亮,曾公亮忙说道:“圣上英明,微臣回去就草拟圣旨。”</p>
赵顼点点头,正要宣布退朝,欧阳修说道“圣上,臣年事已高,请求圣上准许解除微臣参知政事职务,让我告老还乡吧。”</p>
这个请求实在突然,不仅赵顼一愣,朝堂上的众人也都茫然的互相看着。这满朝文武,多是年过花甲的老臣,两位宰相都快古稀之年了,更有文彦博,富弼也都是须发皆白的三朝老臣。要是论年纪说话,差不多如今一多半的官员都该退休了,赵顼不禁摇摇头。他对欧阳修的才学和为人还是相当的赞赏:“欧阳学士何出此言,是非自有公论,官家心里有数。”说罢他看了一眼两位宰相,暗想真要有官员告老还乡,这两位低头不多说话的老先生早就该退休了!</p>
终于退朝了,除了大殿的官员们被寒风一吹,谁也不愿意多说什么,各自归位回府衙办公。中书府政事堂里,韩琦和曾公亮的书案上堆着草拟给皇上的奏章,以及皇上批复下来的圣旨。韩琦终于放下笔,抬头看了看坐在他对面的曾公亮,曾公亮正举着一本奏折远远的端详着。</p>
“老喽,眼睛花喽!”韩琦感叹到。</p>
曾公亮将视线从奏折上移开,看了看韩琦撇着嘴说道:“可不是嘛,你没听连那醉翁都要告老还乡,这不,皇上又从各地调到京城不少年轻官员,我看我们也该早点卸甲归田,落个明哲保身的好。”</p>
两个人都放下手上的公事,忍不住聊了起来。韩琦站起身来:“英宗早逝,神宗年轻。不好办啊!想英宗在世的时候,还听听咱们这些老臣的话,我看现在的圣上,可是人小鬼大主意正啊。”</p>
“现在皇上就认准了什么革新啊,要革新哪这么容易,当年仁宗在位弄了庆历新政,不也是半路夭折?”曾公亮摇着头。</p>
韩琦对曾公亮说的话也是十分认同,刚要开口附和,见中书舍人吕公著带着富弼和司马光从外面推门走了进来:“二位宰相都在啊!”富弼一进门就客气的问道。</p>
“我们不在这还能去哪里啊?!前方出兵,后方也不安宁,现在谁敢稍有怠慢?”韩琦说道。</p>
吕公著将手上的一些文件交给韩琦,口中不满的说道:“就是嘛,本来事就多,这醉翁又上奏折请辞。真是添乱。”</p>
曾公亮叹气道“他是与蔡襄关系尚密,怕是蔡公辞世对他也有影响,况且之前御史台弹劾他的事也让他觉得没面子。”</p>
吕公著说道:“辞官谁不会?就算不辞官,这人事调来调去的,恐怕圣上心里也早有了打算。”</p>
韩琦的脸色微微一沉但随即恢复常态对富弼和司马光说道:“可惜蔡襄这个人才,不然以他的资历和当今圣上的赏识,入中书省可是首选啊。”</p>
吕公著摇摇头:“那可未必,我看司马君实也可以啊!温良谦恭、刚正不阿,若是我选我肯定首推司马大学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