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三线> 第5章 酸菜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 酸菜面(1 / 2)

 () 路扬经过厂门一号桥的时候,下班的铃声响了起来。</p>

背着已经隐隐埋入群山的夕阳,路扬骑行在隆泉河畔的厂区公路上,沿途路过厂医院、厂澡堂,直入药泉乡zhèng fǔ驻地。</p>

药泉乡八十年代中期才成立,此时还是药船村的老底子,一条几百米的主街,两旁一溜平房,中间挤着乡zhèng fǔ的两层办公砖楼,铺着水泥路面的厂区公路从药泉乡zhèng fǔ前面拐过,通往东面的红船厂家属区,而乡zhèng fǔ另一侧北去南隆县城的路面只铺了一层石子,一到下雨天就泥水泛滥。</p>

路扬在十字路口停了下来,拐向东面几分钟之后就能到家。</p>

不过想想家里也没人,路扬把自行车转入了西面的路。</p>

这边药泉乡zhèng fǔ办公楼背后,是厂里的百货店、图书馆和大礼堂。</p>

百货店虽然占地很大,但只有靠着主街的一间开门做生意,货品很少,里面的售货大妈好像一辈子都便秘,总是板着脸打着永远也打不完的毛线衣。</p>

所谓图书馆两层楼,但只有二楼其中一间有些老掉牙的旧书出借,其他十几间可以玩牌下棋,美其名曰职工活动室,实际上每间都安置了一个领导亲戚或者子女当所谓管理员,大部分时候都是这些人呼朋唤友在里面玩乐。</p>

图书馆对面就是人民广场和大礼堂,当然是迷你版本的。</p>

这里,有路扬太多太多儿时的回忆,他推着车站在广场,心头浮起一层燕归来的伤感。</p>

大礼堂兼做电影院,小学晚上在这里看鬼片吓得不轻,不敢回家跑二外公家里去和五哥挤床。</p>

缠着爸妈买了旱冰鞋,意气风发跑来人民广场炫耀,一扑爬摔地上骨折三个月。</p>

好奇大礼堂顶上什么样子,偷偷跑上去下不来,害得消防车出动。</p>

还有,和她一起……</p>

……</p>

路扬胸口隐隐绞痛,他深吸一口气,微笑起来。</p>

一切都会不一样了。</p>

绕过百货店,就能看到背后有一溜店铺。</p>

这里原本是百货店仓库,后来百货店生意不好,干脆把仓库隔成小间租出去。</p>

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活了起来,当地药材在外面名声也越来越响,每年来此收购药材的个体户越来越多,也有当地农民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从事药材贩卖。</p>

这一排小店铺大多是药商租下来的,当然也有人租下来做些吃食买卖。</p>

路扬推着车,一间间过去,很快就看到那间熟悉小店,里面不到十平米,光是炊具案板就满满当当,还有两张桌子、八张条凳在外面,往常两个熟悉人影此时只有一个坐在案板前。</p>

“老板,三两酸菜面,不要葱花。”</p>

“好嘞!”</p>

苍老的声音,银sè的雪发,是个六十左右的老人家,她抬头看到客人,顿时脸显惊喜。</p>

“呀,扬扬,你怎么来了?快来快来。”</p>

老人家名叫王庆梅,是魏洪成的老伴,路扬妈妈张淑芬的养母,路扬从小叫二外婆的亲人。</p>

路扬把车停好,冲进店一把抱住王庆梅,语气夸张。</p>

“外婆,我肚子饿了!”</p>

以前讲究辈分,在爸妈教育下路扬都是叫二外婆的,但他决定从此自己就是外婆的亲外孙。</p>

因为有些感情,一辈子是还不清的。</p>

“好好,二外婆给你煮去!”</p>

看到有一阵子不见的二外孙,王庆梅的心情那个好,动作麻利地煮面去了。</p>

路扬静静看着外婆的动作,心中的暖意,像锅里的水汽一样袅袅起来。</p>

对他来说,魏洪成一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更胜血亲。</p>

路扬小时候爸妈工作忙,进幼儿园之前都是王庆梅一手带大的,感情极深。</p>

后来路江安出了事故,魏洪成一家也忙上忙下照料,更在路家经济最窘迫的时候主动伸手。</p>

魏洪成在药船村当了二十多年支书,前些年公社撤销,药船村和其他几个村合成药泉乡之后,他才退下来。他唯一养大的儿子,也就是路扬的姨爹前些年先走了。魏家几个孙辈没死守几亩地,除了自己种药,大哥魏知豪在重山市药材市场有个摊子,二哥魏知文负责在当地收购药材运过去。</p>

只不过这个时期,两家因为一些误会和当地形势变化,双方来往少了不少。</p>

误会说起来因为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p>

魏洪成是张兴山的好友,张淑芬被抱回家之后,他很是喜欢,就和张兴山商量,给自己老二和张淑芬订了娃娃亲。</p>

不过魏家老二早在七十年代就因病去世了,魏家老大很早就结亲了,这事自然就没人再提。</p>

但前几年厂里有人把一些相关闲话传入了路江安耳朵里,两家关系在这事传开之后毕竟多了些尴尬,来往就没那么紧密。</p>

路扬后来也知道了这事,再加上到了初中,想法有些虚荣浅薄,路家是城镇户口,而魏家是农村户口,在子弟校农村户口借读的学生都是被看不起的,尤其路江安当了副主任之后,他年初拜年都躲了。</p>

后来两家离得远,结果直到路扬大学的时候两位老人相继过世也没再见过。</p>

至于这当地形势变化,和红船厂搬迁有关。</p>

几千人的工厂说搬走就搬走了,对当地经济利益自然是很大打击,所以南隆县zhèng fǔ一直都很消极,药泉乡zhèng fǔ自然也有看法。</p>

尤其关于征地补偿方面,红船厂创建的时候全国一盘棋,zhōng yāng决定要在这里搞工厂,那自然没有人敢说二话,当地村民乖乖就搬走了,没有花厂里一分钱。</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