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谢石已经驻扎在淝水东岸,谢玄闻讯,立即率领晋军主力东进,不日便与谢石会合,两支军队加起来不足八万人。人数虽少,却个个都是精英,其中大部分都是桓玄一手调教出来的北府军,在上一场战斗中,这支部队得到了很好的磨合,与秦军的一百多万人有天壤之别,面对数十倍于己的秦军,士兵们的脸上毫无惊惧之色。</p>
晋军沿淝水一字排开,在关键的渡口派重兵把守,对岸的秦军士气低落,都不敢擅自渡河,只好与秦军隔河对峙。</p>
谢玄心里明白,这绝不是长久之计,秦军还在源源不断地抵达对岸,若百万大军集结完毕,淝水无论如何都守不住,原因很简单:晋军人少,只能重点守卫某几处,而秦军却可以一字排开,到时候,晋军的防守就会捉襟见肘。</p>
桓玄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点子,他派使者对苻融说,“贵军深入我国,却不能速战速决,长期以往,贵军必然不会持久,不如这样,贵军稍稍后撤,给我军腾出一片地方,好让我军渡过淝水,与贵军决战,愿赌服输,谁都怨不得。”</p>
苻融歪头想了想,做不了主,就去找老爸商量。苻坚手下的将领们都不赞成后退,事实就摆在那里,晋军肯定不是秦军的对手,桓玄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桓玄这么做,肯定是在耍花样,想阴我们!不如等我军集结完毕,再商议对策不迟。</p>
关键时刻,苻坚又一次拒绝了臣下的建议,他对将军们说,“我军人多,料他桓玄也不敢耍花样,我们正好可以趁晋军渡河时,击其半渡!”(老实人也有不老实的时候)</p>
苻融忠实地履行了父亲的决定,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军开始撤退后,竟再也无法停止,如失控的战马一般,在淝水西岸的千里原野上狂奔,后面的秦军士兵不明所以,以为前线战败了,纷纷逃命,这更加速了秦军的溃乱。</p>
秦军溃退,最兴奋的莫过于朱序了,他在后面撒欢似的大喊,“秦国的军队失败啦!大家赶紧逃命吧!要不就死翘翘啦!”因为他的这嗓子,秦军的溃退演变成了溃乱,并逐渐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巨大海浪。</p>
对岸的桓玄见状,火速渡过淝水,对阵型大乱的数十万秦军展开疯狂的屠杀。苻融为制止溃乱,纵马疾驰,来回穿梭于军阵中。秦军士兵大部分都是初上战场,很多人连帅旗都不认得,更不会听苻融的话。</p>
秦军越来越乱,开始出现自相践踏的情况,并很快演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苻融的战马由于跑得太急,栽了个大跟头,苻融被结结实实地摔到了地上,后面晋军追上来,只一刀便结果了苻融的性命。</p>
正在向淝水进发的后续部队接到消息,顿时作鸟兽散。</p>
晋军一路尾随,直杀得天色血红,尸横遍野,淝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淝水上再也没出现一个渔民,据传,捞上来的鱼“遍体通红”,鱼的胃囊里还有人的指甲和毛发);从淝水到颖口,甚至长安郊外都出现了秦军的尸体。</p>
苻坚本人也被流矢射中大腿,逃跑的路上,苻坚听到风声、鹤的啼叫声,都以为是秦军追来了。他挣扎着到达淮北地界,环顾左右,身边只剩爱妃张夫人一人(患难见真情),两人又累又饿,就到当地的一处百姓家里讨饭吃(堂堂的大秦天王,竟沦落到如此境地,悲哉!)。</p>
苻坚亮明身份后,这家的主人立即杀了一头小猪,并给二人做了一锅米饭,苻坚感激不已,便赐给他十斤帛,十斤绵。主人也是通晓大义之人,他谢绝了苻坚的好意,并说道,</p>
“陛下抛弃安稳的生活,非要自寻危险,以致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是秦国的子民,陛下就是我的君父,哪有儿子向君父索求回报的?!”</p>
苻坚听罢,沉默良久,对张氏缓缓道,“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张氏唏嘘不已。</p>
晋军人少,怕再生枝节,便停止了对秦军的追杀(再追就到长安了)。</p>
淝水之战拉下帷幕。</p>
粗略估计,秦军的阵亡人数在七十万到八十万之间,(苻坚到洛阳时,只剩十余万人,其余秦兵约有二分之一死于晋军之手;四分之一死于己方的马蹄下,另外四分之一失散到全国各地。)粮草辎重损失无法估计。秦国积蓄四十余年的国力毁于一旦;连秦国的股肱之臣苻融都战死他乡。</p>
关于这场秦晋两国之间的战略性决战,有很多存在争议的地方,比如,苻坚为何要举全国之力南下呢?对付一个总兵力不足二十万的“小国”,有必要出动九十万大军吗?再如,梁益二州的秦军士兵在此期间都干了些什么?等等…</p>
历史,有时像一片晴空,游云千变万化,让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像雨天,抬头仰望,看不到雨滴,却能确确实实地感受到眼眶传来的丝丝凉意,看得久了,再低头,这些雨滴会像泪水般滴落,让人心痛。(这次更新的不算少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