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能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成就七级武者,这已经算是万中无一的习武奇才,他也因此隐为自傲,可如今见到杨显之后,这种自傲之心轰然消散,再也无有半点。
在三皇子看向杨显的同时,黑衣老者也同样露出震惊之色,他看向杨显,缓缓开口道:“这位道友,敢问你是哪家子弟?”
杨显对着黑衣老者微微拱手,“儒门学徒杨显,见过道友。”
他看向黑衣老者,“道友,我不知你的身份,但想来应该是皇家中人,三皇子这些日子的所做所为,想来你是亲眼目睹,我今天收了他的修为,不知你有无异议?”
“儒门子弟?”
黑衣老者听到杨显的话之后,脸上的惊讶之情更甚,“你是显学子弟?还是隐学门人?”
当今儒门千年之前因为理论分歧,形成了两派,一个是坚持传统儒门行事方式的守旧派,与坚持理学的新儒派。
这两派人中,守旧派一贯主张儒门弟子与当世君王互为表里,君臣相辅,治理天下,同时交好诸子百家,对别的学说也有大力提倡。
他们在地位上,与帝王不分身份尊卑,只论职位高低。君臣互为好友。
儒门与当朝帝王相辅相成,帝王以儒门子弟治国,而儒门以帝王发展学说。
儒门子弟与帝王只是合作关系,若是帝王不能容,则挂印而走,另谋他就。
而新儒派的理学子弟,讲究的却是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论。
理学门人弟子甘为帝王走狗,对规矩看的极重,上下尊卑,决不可失礼。
无论是拜见上级,还是拜访长辈,都需叩头行礼方显诚意。
他们对一切都定下了规矩,行走坐卧,吃穿住行,便是娶妻生子都给立下了规矩。
依照他们的规矩,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一定会成为儒学大家,治国栋梁,至于勤修身体,专研武道,却是被他们驳斥为邪门歪道,怪力乱神。
对帝王来说,这两家学说的取舍根本用不着多说,为了江山稳固,自然是取新儒学而舍旧儒门。
由此开始,新儒学取代守旧派的学说,成为儒门显学,而传统儒门反而在新儒的打压之下成了异端,成了隐学。
在效忠帝王打压旧儒的同时,理学子弟还向帝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们,集一国之力对其余门派进行打压,由此引发了诸子百家与朝廷的矛盾,以及与儒门的剧烈矛盾。
这种矛盾从千年前开始,一直到大周国建立,再到大周国如今的风雨飘摇,愈演愈烈。
大周国之所以到了如今这种八方风雨,大厦将倾的局面,与诸子百家的内讧便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诸子门派之中,对新儒学最为仇视的人,既不是佛道魔三派,也不是兵家、阴阳、医家、乐家机关家等门派,而是坚持儒门传统的守旧派子弟。
一旦理学子弟与传统儒门子弟相遇,基本上双方就只能有一方活着,或者是同归于尽的下场,决计没有和和气气的时候。
此时黑衣老者见杨显自称为儒门子弟,因此第一个问的便是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