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秦睿打算直接回亮沟村的,但一路上没有停,车上的人有些受不了,所以才在涿州城停了下来。</p>
见姜士坊来了,秦睿就索性跟他聊了起来。</p>
言谈话语中,姜士坊有些哀怨,追问之下,姜士坊才道出缘由。</p>
原来今年涿州百姓也种了棉花,只是没有去年多,总共种了十万亩,范季贤舍不得下血本。棉花种了出来,也收获了,但销路成了问题。</p>
去年的棉花,秦睿出力卖给了户部,给边军换了冬装。剩下的折成现金,分给了秦睿。但今年没有户部这样的大客户了,棉花往外销售就成了大问题,三个月来一共才卖出三万石,库房中还有十多万石棉花,没有换成钱。</p>
“姜大人,这事为何不早说?”秦睿听了之后,笑了起来。</p>
“本来下官曾想去求大人,寻找解决之法,但是范东家想先试试,自己开拓销路,可惜天不遂人愿。”姜士坊叹了一口气。</p>
“范东家有这样的想法也好,自力更生才能更好的成长!生意上事事依靠他人,终不是长远之道。”秦睿点了点头。</p>
“范东家也是这样说!”姜士坊苦笑了一声,他也想自食其力,但苦于没有这个本事,再说了凡事都要有个过程,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p>
“姜大人,我给你指条路,你参考一下,棉花深加工,纺线织布做成衣。”秦睿笑着说道。</p>
“秦大人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姜士坊听了秦睿的话之后,来了兴趣。</p>
棉花之所以销路难以打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棉花是大宗商品,如果零散卖的话,出货太慢。大明的百姓确实需要棉花,可以做棉袄、棉裤御寒,可以纺棉线、织布做衣服。但普通百姓和范季贤之间隔了八万里,中间要经过很多手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商。</p>
除非范季贤自己有钱,并花大力气建立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下沉到各个州府县,又或者紧紧抓牢户部这条线,否则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销售的目标,只能一点点往外卖,速度就会很慢。</p>
但棉花纺成棉布,又或者制作成衣就不一样了,在大明没有专门的大型纺织厂,布料商都是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户去收布,然后再集中起来往外卖。成衣的概念在大明根本没有,大家都是自己买布,回家后自己缝制。</p>
如果涿州城组建一个大型纺织厂,能够提供大量布料,那么各地的布商就会蜂拥而至,销路自然不成问题。</p>
一个产业链条就能形成,带动百姓就业和经济增长。</p>
听了秦睿的分析之后,姜士坊恍然大悟,没想到做买卖还有这么多讲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多谢秦大人指点迷津。”</p>
“姜大人客气了,如果到时候布料卖不出去,你就去北平城找我,我来帮你找销路。”秦睿有很多产业需要布料,十万石棉花生产的布料,让他消化,简直是轻而易举,一个日本市场就行了。</p>
姜士坊留下了一份年礼之后,就回去找范季贤了。</p>
秦睿一行人,吃完午饭,稍作歇息后就出发回了亮沟村,一行人受到了三爷爷、三奶奶为首的秦家人地热烈欢迎。</p>
三爷爷年纪大了之后,见到秦睿就容易触景生情,总是莫名其妙地说一些没边没际的话,搞得秦睿也一头雾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