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末世消失> 9 初到巴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 初到巴黎(1 / 2)

 爱德华-科尔看起来二十几岁,脸庞瘦削,鹰钩鼻子,眼神锐利。罗志在第一时间想起了小说中描写的福尔摩斯,的确很像。爱德华的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微笑,但神态显得很恭谨,像是王室成员接见某国大使一样。这是个英国人,只有英国人才能把礼貌和保持距离拿捏的如此微妙。罗志刚才在无线电里就听出了他的口音,露西当然会更熟悉一点。

“如果没有什么不便的话,就请各位拿好随身的物品登机,我们很快就会启程回巴黎去。”爱德华微微躬身,右手四指并拢,把手臂指向了机舱内,看起来像是位迎请贵宾的庄园主人。

五个人都稍微楞了一下,他们已经有点不适应这一套了。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毛病,这时候还要摆出这幅架势来?他们不约而同的没有出声,提起了身边的旅行包。包内只有一点点个人物品,刚刚他们对爱德华会在十五分钟左右到达这里只是半信半疑,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打包东西。每个人走到飞行器的门口时都看了看爱德华,机械的道了声谢,余冠男自动的从远离他的一侧走了进去。

飞行器内的空间不大,仅够不到二十个人坐下,像一部小型的短途客车。墙壁上挂着几幅复制的肖像画,玻尔、薛定谔、海森堡、德布罗意,全都是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座椅、行李架和桌板都具有北欧设计的风格,简约而实用。爱德华看着几个人坐好、系好了五花大绑的安全带后,拿出了一个瓶子,里面有一些半透明的小药丸。

“请各位服用一粒,我们的飞行将会产生45g的超重,这是使各位可以适应的药品。”

五个人相互看了看。罗志首先伸出手,接过了一粒药丸,其他四个人也默默的照办了。时间太短,他们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罗志刚刚计算过飞行器产生的超重,确实是45个g左右,但他没时间去考虑十几分钟的持续超重该怎么应对。正常情况下,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承受8个g甚至更高的超重,但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是普通人短时间的3、4个g就会觉得头晕脑胀了。十五分钟内一直承受45个g的超重,而且是先从一个方向上,再调转180度从另一个方向上承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正常的人类是无法适应的。要去巴黎,这药就得吃下去。

五个人都吃下了药丸。药丸没有任何味道,吃下去后,身体也没有任何反应。安德烈和露西疑惑的看着罗志,后者轻轻的摇了摇头。

爱德华没有管他们,径直走入了驾驶舱。飞行器没有发出轰鸣声,直接腾空而起,奇怪的是,他们没有感觉到一点推力。如果是应用反重力的原理,这时候也应该感觉到失重才对,可是罗志一点感觉都没有,飞行器平稳的像静止了一样,只有窗外的视野提醒他们现在已经升空了。紧接着,窗外的景象突然开始模糊,渐渐的变成了一条条细线,像在高铁上看到的沿途的电缆。细线越来越密,仅仅过了半分钟左右,水平角度上已经看不清东西了。罗志放眼看了看远方,太阳正从西边的地平线上以看得见的速度升上头顶。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罗志心想。半分钟的时间,按照飞行器的加速度现在的时速已经超过了4500公里,而且还在以每秒160公里的时速增加着,到了需要开始减速的时候,他们的时速将会超过70000公里。这不是匀速运动,自始至终,他们都将以加速、减速的状态运动着,可是身体却没有感受到一点推力的作用。这显然是药丸的作用,至于这种作用是如何发挥出来的,罗志已经没有心情去考虑。他已经经历了各种令人惊奇的事件,从人类消失,到全球广播,再到一路狂飙着向巴黎飞去,种种意外早就超过了他的理解范围,只能到了巴黎再听人家的解释了。

七分钟以后,罗志按捺不住好奇,又把头探到了窗前,外面的细线开始一点点的变粗,但仍然看不清任何水平方向上的东西。已经开始减速了,这时候自己应该已经飞出了国界,在塔吉克斯坦的上空。罗志很熟悉世界地图,闭着眼睛也能想出这条直线形的路线。真是见鬼了,这个四方盒子难道是潘多拉的魔盒吗?是什么形式的驱动能让它以这种加速度飞行?罗志在网上看过超高速飞行的资料和传言,据说美国军方研制的猎鹰htv-2号飞行器可以以20倍音速的速度飞行,能在13分钟内从巴黎到达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但这不是载人的飞行器,同时也不考虑减速以便在达喀尔降落,速度性能比这个盒子差得多了。

算了,还是不去考虑了,一切都等到了巴黎再说。

余冠男和刘雪娟坐在一起,全程都好奇的看着窗外。第十五分钟的时候,他惊讶的轻叫了一声,刘雪娟侧头看了看窗外,飞行器已经降低了高度,地面上大量的物体正渐渐的由细线转化而成,像是变着什么魔法。几十秒后,他们停在了一座广场的上空,和在南京的时候一样,慢慢的匀速降落在了地面。五个人刚要从座位上起身,忽然从座椅的左侧伸出了一根细长的针管,在他们的身上轻轻刺了一下。五人吓了一跳。爱德华从驾驶舱中走出来:“不用怕,这是药丸的解除剂,你们可以起来了。”

露西感到有点生气:“刚才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这么吓唬我们有什么意思?”

爱德华依旧保持着冷冷的微笑:“很抱歉,是我的失误。现在请各位跟我一起走吧。”

五人走出飞行器。尽管早有准备,罗志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丰特努瓦广场,巴黎。他没有出过国,但在太多的电影和纪录片中看到过巴黎。这里的房子就是这样,没法明确的说是什么风格,但大部分都是古色古香的欧洲石质建筑。况且,埃菲尔铁塔就在不远处伫立着。罗志努力使自己相信这不是梦境,表情困惑而严肃的,他随着爱德华走了起来,其他人跟在他的身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大楼呈“y”字型,又名“三翼楼”,建筑并不十分宏伟,但却以质量的优良闻名世界。一位老者站在门前迎接他们:“你们好,这么快就见到你们真感到高兴。”

老者热情的伸出双手,握住了罗志的右手。罗志听出来,这就是无线电通讯中的第二个声音。他笑了笑:“也很高兴见到你们。您是……雅克-马丁先生?”他看到了老者胸前别着的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雅克-马丁,宏观量子化团队负责人。

“是的,我就是老雅克-马丁,你可以叫我雅克。”老者和善的笑着。

“这几位是我的同伴。”罗志把四人一一和雅克介绍了。他想起来,刚才由于事情来的太快,并没有把自己五个人和爱德华介绍过,这有点失礼。但爱德华好像一点也不在意,面无表情的站在一旁。雅克很和蔼,他和四个人都热情的打招呼、拥抱,还把余冠男举了起来,逗得小男孩哈哈直笑。

寒暄过后,他们一起走进了大楼。大楼内的教科文组织书店里陈列着大量的书籍、邮票和古钱币藏品,到处都悬挂着著名艺术家的画作,毕加索、巴赞、米罗、达比埃斯……还有很多罗志不认识的画家的作品。一幅巨型世界地图从大厅的中央垂下,上面写着“拯救地球:现代艺术家的沉思”,看来是一场艺术展览的宣传海报。

雅克把他们带到了后边中空内院中的一座二层小楼,进入了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屋内到处堆放着无数的纸张和书籍,墙上挂着几张黑、白板,地中间有十几把椅子,几张桌子上摆着很多部笔记本电脑,不计其数的各种笔类散落在各处,笔筒内却空空如也。整间屋子好像是网吧、教室和艺术工作室的结合,一点也不协调。

罗志刚要说话,这时从屋子里侧的一扇门里走进了一个人。罗志一惊,这人他认识,著名的计算科学专家,何宁。这是一位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名誉院长,誉满全球,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的荣誉头衔。他在这里做什么?

何宁看到罗志、刘雪娟和余冠男,也愣了一下,马上又苦笑了一下:“国内还有中国人吗?”声音很沙哑。罗志看到他眼镜后的双目中布满了血丝。他的话问的很怪,他应该知道大部分人类消失了的事,同时也知道罗志他们是刚刚抵达的幸存者,区区几个幸存者怎么会知道国内还有没有人?而且,如果还有中国人幸存下来,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国内?国内的外国人就不算了吗?安德烈和露西不就是在上海幸存下来的吗?罗志看出来,何宁有点魂不守舍,精神很恍惚,他平静的回答道:“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有五个人。”

何宁没有继续理会他,直接走到雅克身旁:“没有用,还是原来的结果。”雅克看了看他:“我知道了,你应该去休息一下。”两人说的都是法语,罗志能听懂一点,他在工作以后参加了一个法语学习班,还没有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事情就发生了。

露西很焦虑的用法语问:“有没有人可以解释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是什么人?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

罗志看了一眼爱德华,他有点相信只有这个冷静的年轻人才能对他们做点解释。何宁显然太累了,手一直有点颤抖。雅克虽然态度和蔼可亲,可似乎并没有意思要立刻跟他们谈正事。还有其他人呢?爱德华说这里有十一个人,另外八个在哪里?他没有说话,他看出来,这里显然在进行着一些很繁重的工作。雅克的脸上和安德烈差不多,布满了胡须,从长度上看,大概有一个多月没有剃过了。那么,出事以前,雅克大概是每天都会剃须的。这段时间以来,他没有整理过自己的面容,皱纹里也有一点邋遢的痕迹。这些人这段日子以来都很忙。爱德华倒是干干净净的,像是对自己进行过精心的修理。但他太年轻了,如果是科学上的事,他不太可能参与的很深,不过他的冷静态度让罗志期盼着能从他那儿知道点什么,哪怕是一点也好。

年轻的英国人并没有看罗志一眼,他平静的站在一张桌子的后面,撩了一眼笔记本电脑:“数据还没有归总完成,你的‘结果’并不可信。”他冷冷的用英语对何宁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