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生知道,东星航空工业公司不能脱离国内的体系。引进的项目需要一块好田地,没有这块土地东航工业公司也生存不下去。他必须要让空军装备14战斗机,否则就没有可能引进14项目,就没有大幅度提高东星产品技术的可能!
70年代末根据部队80年代中后期武器装备需要,结合世界歼击机发展水平,我国提出歼-8大改的设想,以便在80年代为部队提供能够拦截高空和低空高速入侵目标能力的歼击机,其目的主要是防备苏联部署在远东和中国北方的逆火轰炸机。
而歼-82平台设计却非常顺利,1982-1983完成图纸设计,1984年试飞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系统的办法解决歼-82配套系统落后的问题。
军委以及空军都十分青睐歼-82,在于依靠现有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工艺储备很容易制造此款战斗机,趁机通过引进美国设备改造歼-82,自己再进行仿制,那将很容易形成战斗力,上级认定这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无形中,林强生引进14的计划就和军委及空军的想法撞了车。不能引进生产线,14的保养和维护又是出了名的贵,军委和空军想不想要这款战斗机还是个问题,至于让他们买单林强生就更没有想过了。
在他看来,如果能通过引进美**品管理体系和技术让东星集团的工业基础和思想体系大幅度提高,他就是花十亿美元也是在所不惜的,假如把美**工的品质管理运用到汽车产业和其他的工业生产中去,那未来赢得的市场将无可限量!
此行一共12人,除了他和陈瑶之外全是航空航天有关的研发技术人员,由杨万立总工带队。
如今东星集团已经不像是几年前那样人才资源捉襟见肘了,那时候想要招到人才还得要政府特别批准,求爷爷告奶奶,想要招个大学毕业生都要上门拜访。
改革开放的这四五年来,林强生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做事情自由了!
随着知青纷纷回到城市,再加上涌到城里赚钱的人员不断增多,社会的就业形势整体变差。早先市政府就感受到了一些就业压力,拼命而粗暴的往企业里塞人,但随着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上级部门也感到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了,同时企业也人满为患,不但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也造成了企业经费枯竭,人越多越穷的窘境。
而现在国家经济形势不好也反应到了大学生就业上,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大学生工作难不好分配的趋势。大中专毕业生的最大好处就是包分配,上了大学也不好就业,这让很多毕业生沮丧甚至抱怨,但也让很多人转变了思想决定不等不靠自己争取,加上这几年国家经济改革渐渐深入人心,也让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开拓了思路有了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现在,社会上大量的民营企业出现,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民营企业缺乏技术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于是他们纷纷到研究所到高校聘请专家研究人员为自己研发产品,研究人员们也获得一些报酬。当然,这些交易都是偷偷摸摸的背着公家做的,有风险,但企业主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有远见的企业家还把目光投向了函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身上,他们不满足于临时工!
东星集团比民营企业自然更有吸引力,这些年不断的从高校里吸收人才,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管理层几乎清一色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自然成长型,尤其是集团中层和工厂基层的管理人员更是自由成长起来土人。而现在一大批有技能有文化的管理人员已经成长起来,很多人曾经是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接触实际工作后成长非常迅速。
原有公司的老人林强生也没有放弃,东星努力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师,一批批员工补充了知识结构赶了上来,这些人也在东星集团的重要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而那些脑子不聪明但做事认真负责能很好完成本职工作的职工,东星也依然看重,一次学不会就两次,两次不够就三次。创造学习型的企业就是这样,尊重员工给他们创造机会。在这个世纪之交技术大发展的年代,知识技术换代是非常快的,谁也说不准将来哪个时候就突然开了窍,东星始终秉承着创造无限可能来看待自己的员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