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本是闽浙一带的富庶之地,碧水青山,米果丰饶。庭轩一行人走在田间地头看到的却是处处残破不堪的景象,倭患之严重可见一斑。
长泰依山傍水,浩浩荡荡的九龙江穿境而过。沈庭轩带领五百人的队伍经过数日翻山越岭,终于到了这座大镇。午时过后,众人用过午饭后行走在街道上。看着这五百多僧衣打扮的队伍,时常听到路人的询问。伊可馨本是热情之人,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解释,“这些少林武僧是专程赴漳州助戚将军抗倭。”百姓受倭患已久,无不拍手称好,时不时就有人准备素食斋僧。
他们刚出长泰城就听一位老者告诉他们:“此地离漳州城不远了,但要想顺利到达,必须沿着九龙江乘船,但九龙江的马洋溪段,水势湍急,险滩奇多,只有乘客家船帮的船方可到达。
沈庭轩一贯灵敏的直觉审视这老者,发现他并不会武功,话语真诚,不似在骗人。
一旁的伊可馨接口道:“这位老伯,我们如何能找到客家船帮呀?”
那老者顺手抚摸了一下伊可馨身旁的六耳弥猴,那猴儿居然没躲闪,对他善意地眨了眨眼。满额皱纹的他微笑道:“遇到我,算你们找对人了,你这女娃干嘛神秘兮兮地戴着面纱,岂不是让看着着急。”老者又瞧了瞧若有所思的沈庭轩。
庭轩表面看似默默不作声,其实心里也是感触颇多。
“老伯说笑了,人家戴面纱是有苦衷的,怕伤害到自己亲人和朋友。”伊可馨斜眼瞄了一下庭轩。
“有点意思,我活了这么大岁还是第一次见过,俩个小娃都是可心人儿,咱们就快走两步?”想不到这老伯这般健谈、热情。
庭轩感觉到这老者虽没有多少内功,但从走路的姿态看,绝非平常的老人。
老者引着这一大队人,向城外走出也就三四里路。庭轩听到阵阵的喧闹声,原来已经到了一个巨大的渔港。
庭轩二人走在老者身后,只听沿路不少赤膊的壮汉不住地与这老者打招呼,口称其为“族长”。
“老伯,原来您是这里的族长?这儿不会就是客家船帮吧?”伊可馨有些激动地拉着庭轩的手,高兴道:“沈大哥,我们可找到正主了!”
族长微笑不语,继续前行。
“族长老伯,还不知道您姓什么呢?”伊可馨说话爱刨根问底。
“你这女娃的脾性倒是像我的宝贝孙女,你们都叫我‘曲老伯’吧!”族长脸上充满慈爱的笑容。当然他定是视孙女为掌上明珠。
“真的吗?那我可要认识一下这位妹子!”伊可馨问道。
“说不定她一会就到了,你俩可要多亲近亲近!”族长走这几里路却未显疲态。
客家船帮是活动在九龙江流域一带古老的民族。他们精通水性,以打鱼渡船为生,向来与世无争,但却控制着整条九龙江流域的船运和渔业。自从倭宼入侵福建后,扶桑人与天成山匪首吴平勾结,搞得九龙江水系的客家人不得安宁。所以他们听说嵩山少林寺派僧兵帮助戚将军抗倭,自然鼎力相助。
他们走到了码头附近的一座大寨面前,寨中迎面走来俩名上身彪形大汉。仔细一看二人相貌极其相似,粗犷中带着一股英气,都是四十左右的年纪。他们上前叫了一声“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