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民民小说大学> 第十八章交谈与成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交谈与成熟(1 / 2)

 5—32正青智者问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步石答:中人是指智力吗?是指道德吗?石说不是。中文的中含义很多,那么中人是中等道德的人的意思吗?至少这样的理解是牵强的,因为论语没有提供孔子有道德这个概念的证据,中人是指中等智力吗?有理由说不是,因为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使用了“上智”与“下智”这两个词,那么他完全应该知道“中智”这个词,对不对?有准确的词不用,反而故意模糊,这样的想法是孔子不对还是我们不对呢?

考虑到孔子的老师身份,可以认为这里的中人是处于智力、心理和道德的综合考量,人是泛化的人,中人是泛化的人的分类,——老人、壮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等。大体分为成年人、中人和未成年人。大家都知道幼儿园、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和自然科学教材的内容、程度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学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学教材的内容、程度与学校管理制度;成人社会是怎么回事情,孔子在那个时候就能考虑到这些,真的不简单。那么,这个“上”是指什么呢?可以说是指上了难度的东西。是否道德难说啊!或者说,道德其实是分年龄段的,大家都知道“少儿不宜”是什么意思,男女同床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呢?儿童难以理解,有很多成年人的事情,少儿很难理解,怎么办?——办法之一——不可以与他们“语上”。平时我们不就是这么做的吗,相互开玩笑正欢,来一儿童,就突然闭嘴了。在特殊的时候,上还有“实话”和“上层”的意思,即上了属于上层的成人真实世界,而儿童应该生活在童话的世界。不好意思,由于石太喜欢思考,在很小的时候很认真地问过我妈一个:我是从哪里出来的?妈哈哈大笑,告诉石是从她的肩膀的“夹子窝”里出来的,石当时就“恍然大悟”了。

孔子作为民办教育的首创者,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认为这是他作为校长和教员亲自制定的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基则,也是对外宣传解释的理论。从基则上讲,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这么做的,有后人误会此章,其后果真的很严重,可以说是流毒深重,因为误会的本质是蔑视基层群众的智商,阻断知识向民众传播。

知识在于运用,知识分子囤积知识,知识分子走向没落,而民众在原地徘徊不能进步。知识分子应该融入民众,成为民众,民众成为知识分子。以本章为借口,将一部分人不分老幼打入下智,就已经十分的错误,而又将“语”解释为“教”,那么就武断而用心不良了,想愚民了。

实际上,本章承担了相当分量的社会伦理重任。中人指中等能力的人,中指能力“中”,即能力使用恰当、符合。社会伦理:担当与能力相对应。能力的差异有两条标准:其一是年龄差异,即根据年龄段来区分人的能力。其二是个体差异,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在这方面,孔子讲的很清楚,那就是“因材施教”,说明他清楚个体的差异。本章就应该是讲年龄差异的。大家知道,古代的官府除了要求平民交租之外,还会要求承担劳役和差事,那么,老人和孩子是不是分摊的问题想都不要想,即便想了,说都不能说。所以,根本就不能分给他们。所以,使用童工自古就是伦理的,不道德的。大家看到了,现代社会根据年龄差异安排和处理事情的例子很多,那么为什么要根据年龄差异安排呢?

主要是能力的差异,最后面有它的社会伦理在起作用。

比如学校的设立、日常生活的礼节,比如法律,少年与老人犯罪的刑责判断与处理可能与一般的成年人有所不同。在论语中,孔子也谈到了性别的差异,提出了伦理,可以说是不容乐观,但也不必象以前的人们那样悲观。以后有机会细说。

也,我们又绕到道德上来了,由此充分地证明了,逻辑分析到一定的程度,道德伦理便自然地出现了!因为合乎逻辑的处理人们社会关系的理论或方法不就是社会伦理吗?难道神秘吗?所以,“一个人要讲道德,一个人怎么能不讲道德呢?”这样的话应该留给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去讲,我等并没有资格这样去号召。可以认为论语是一本关乎道德伦理的书,但问题是其中的道德伦理可能需要我们分析推理才能得而把握到,不分析而直接用,很可能是一绳教条将人捆绑了。

论语这,

精心设计过,

可供教条者教条,

可供思想者思想。

但分析是逻辑分析,

不是猜想、

不是想当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