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如此,唐蕃两国盟约并不是主从约定,大唐亦非是吐蕃的宗主国,是舅甥盟约。
唐是舅,吐蕃是甥,长一辈的关系。
若真能定下主臣约定,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属国,吐蕃的赞普将接受唐朝的册封,相互来信的时候,还要称臣。
虽是一个形势,但意义重大。
此事若在李隆基手上完成,从意义上来说,将会是超越前朝的壮举。
李隆基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陛下!臣以为促成吐蕃妥协的有两点!其一……”裴旻伸出一根手指道:“他们元气大伤,需要我们帮着恢复元气。成为我大唐属国,能够享受属国的减税通商待遇,可以促进他们的经济。其二……”他竖起第二根指头道:“也是最关键的,他不想让我们威胁青海湖,更不想让我们适应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李隆基有些茫然。
裴旻笑着解释道:“就是所谓的水土不服,吐蕃地势远远高于我们大唐。水土不服格外严重,会给我军造成极大的困恼,也是吐蕃一直以来的倚仗。只要有水土不服的存在,他们便如壁虎一样,即便我们砍掉他们的尾巴,他们只要缩在山上,终有重新长出来的一天。但若我们有一支能够在高原上作战的军队,情况立刻不同了。再长命的壁虎,只要砍掉他们的脑袋,也无回天之力。我们拥有一支能够高原作战的军队是吐蕃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防止这点,他们甚至提出了称臣,可见他们对我大唐防范之心何其之重。这也侧面预示了一点,吐蕃的妥协并非真心,而是为了学习勾践!一时辱,算不得辱,笑到最后,才是赢家。现在赢家是我们,可不能让吐蕃笑到最后。”裴旻慎重的说着。
李隆基神情肃穆,越王勾践尝粪卜疾,卧薪尝胆谁能不知?
裴旻道:“其实舅甥盟约还是称臣,意义不大。难道吐蕃称臣了,陛下真能左右吐蕃的政局?不过是字面上的好听而已,意义不大。以陛下的雄心壮志,难道仅限于让吐蕃称臣?诚然,让吐蕃称臣,确实超越前朝。可也仅是好听一些而已。与我大唐天兵杀进逻些,攻占布达拉宫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意义?”
“当然是后者!”李隆基听了眉飞色舞,随即怒道:“好一个隆朗赤,险些给他蒙混过去了。他定是得知了静远即将来长安的消息,见协议一时无法达成,担心你坏他大事。干脆抛下如此诱惑……朕就觉得有鬼,才没答应,要听听你的意见。如此说来,静远取莫离驿是为了长远考虑!”
裴旻道:“即为长远,也为当下!陛下,这口绝不能松。”
李隆基突然皱眉道:“比起隆朗赤的满嘴谎言,朕自是相信静远的忠言。只是最近这些日子,隆朗赤手段尽用,朝中不少大臣为他说服。觉得修建莫离城,在莫离驿长久并不值当,每年需耗费数十万贯军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战事争端,得不偿失。尤其是称臣一事传出,文武百官大多数都抱以认同的态度。毕竟吐蕃高原贫瘠,从经济而言,不适合征伐。”
这一点裴旻认同,却不赞同,就如高句丽一样,高句丽地处偏远,穷山恶水,征伐确实伤损国家经济,得利不大。但是后方不稳,前面如何发展?就算是亏,高句丽也不得不打。
吐蕃亦是一样,从经济民生考虑,文臣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该打的还是要打。
“无妨!”裴旻眯眼道:“明日早朝,陛下召见臣入殿。不过三言两语,保证满朝文武瞬间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