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39章 民生多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民生多艰(2 / 2)

几十万流民百姓,来自徐州及周边地区,都是被叛军强行驱离自己家园。

按照许叔冀的计策,叛军大将徐璜玉领军将兖州、沂州,密州等地百姓的房屋、田地全部毁坏,而后以武力将三十余万百姓强行驱赶入徐州和泗州,而后又暗以细作散布言论,将这股庞大的流民引向南迁的道路。

如此庞大的流民队伍,无论经过何处,都如同蝗虫过境一般,将所有能够充饥的东西全部吃光,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

当地的百姓虽然不甘,并奋起与流民争斗,但就如几粒石子落入洪流之中,只能荡起几点微澜,随即就化为无形。

无奈之下。这些本不想离乡背井的当地百姓,由于仅余的些许粮食被抢走,为能搏得一线生机,只好也加入到流民队伍之中。

逐渐地,流民群变得越来越庞大,河南道东部都被卷了进去。

江南!

这是流民们心目中向往的活路所在,但同时也是惟一可去的地方。

北上和西进的道路已被叛军无情地封死,硬闯只有格杀一途。

东面是苍茫地大海……

下邳城的北城楼上,李光弼长身而立,宛如一尊巍然的神像,一动不动。春风和煦地吹来,荡起那一身战袍,似水波流转。

从清晨开始,李光弼就在城楼上观望城外缓缓南移的人流。一个时辰,几乎没有动上一动。

轻微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

判官张傪缓步走到李光弼身侧。

他没有说什么,极目向远方眺望而去。

“平叛之战,打错了么?”李光弼保持着长身矗立的姿势。似淡然但又隐含着一股莫名意味地说道。

黄沙百战二十载,刀下冤魂无数的李光弼,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数十万流民的凄惨状况,纵是铁人也无法侧目。

七十万人!

这是张傪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后,所得出的流民数字。

整个河南道东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流沙陷阱,让李光弼及其麾下的大军都深陷其中,动弹不得分毫。

张傪没有立即回答。

小半晌后,他声音不大却意态肯定地说道:“这一次是河南道东部。下一次就可能是整个大唐的中原;这一次是六、七十万人,下一次便会是六、七百万人!以史朝义为代表的叛军从来就是这样的人,为达目地不择手段。如果有需要,他会毫不犹豫地像天宝十五载一样,将陈留屠戮一空。”

说这话时,向来性情温和、不形喜怒地张傪也禁不住地流露出一丝恼意。

正是在数年前,安禄山为报杀子之仇报仇,又担心陈留投降军民不服管教。他将投降的军民一次性杀了七千余人。

丢弃的死尸,令数条河流为之断流;流淌地鲜血,令大地尽披“红妆”曝野的白骨,即使在多年后,仍能不时在田地发现。

冤魂无时无刻不在哀号哭泣。

张傪的父母,正是死在那场血腥屠戮之中。

眼前的景象,令张傪不由得回忆起当年他自己与族人孤苦南逃时的那一幕幕。

顿了顿,张傪消去话中的火气,令自己恢复了冷静,和声说道:“若不消灭史朝义,他日必然会使更多百姓遭受比之眼前更为凄惨的厄运。为社稷计,为黎民计,属下以为必须消灭史朝义,而且伐之必要获胜。惟有如此,才是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的百年之计。”

李光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郡王,今日水军刚刚运抵了一批粮食,约在两万石上下,勉强能够让进入下邳的流民维持半月。”

张傪抬头远眺,轻叹说道,“徐州这边所需要的粮食已远远超出当初地预料,合江南之力也维持得相当艰难。驸马那边屯驻新安县城,暂停用兵,其中未必没有节省粮食的缘故。好在我军夺取彭城、下邳、海州后,没有继续深入。依靠水军能够较为方便地运输粮草,否则现在恐怕已经陷入混乱之中了。”

“徐璜玉、李春两贼太过可恶,他日若能生获二贼,我必将他们戳骨扬灰!”李光弼突然恨恨说道。

张傪知道李光弼是顾及许叔冀当年的恩情,没有直接道出这个真正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徐璜玉与李春只是个执行者而已,而非决策之人。

“饶是多番被飞军设伏诱陷,李春对彭城、下邳的袭扰还是日渐频繁。”张傪没有就刚才的问题多说什么,转换话题道:“郡王,以属下之见,恐怕叛军的大反扑已经不远了。”

李光弼轻点了点头,目光眺望着远方。

城下,五、六个赈济粥棚正在不断为流民施舍热粥。一旁负责护卫的士卒还不时地劝说流民喝粥不要贪快,以免烫伤内腹。

每一个粥棚前,都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前不见后,后不见尾……

哎!哀民生之多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