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步兵依次排成三排,第一排紧贴刀盾兵,亦成蹲跪姿势,将手中长枪从盾牌的隙逢之中伸向方。
第二排长枪兵则成弓字步,身形半蹲,手中长枪正好在前方士卒的头部上方伸出。
最后一排的长枪兵,他们身体直立,手中特制的丈四长枪又从前一排士兵的头顶上方平刺向前。
三排长枪成一道陡峭的坡度,构成森寒锐利的长枪之林。
在长枪兵的身后,则是弓箭兵和弩手。
排在前的是数千弓箭手,在他们身后,则是此次用来狙击郭嘉谅骑兵的王牌。
两千具蹶张弩和一千具臂张强弩,构成目前陇右军麾下最贵的部队——强弩队!
三千名弩手,及两千名辅助士兵,分成三排。
一千臂张强弩列于前。
所谓臂张弩,即依靠人臂力张弓置箭的弩。
两千具踏张弩分两排,列于后。
所谓蹶张弩,又称“踏张弩”。一种依靠臂力和腿力结合,来张弦发射的强弩。
劲弩长约数米,木臂长约70厘米,弓干较厚实,一般由多层木片或竹片复合胶粘而成。
劲弩的强度较大,光靠臂力是无法拉满弓的,需要靠臂的拉力和脚的踏蹬力结合来张弦。
射击时将绳套在脚上,两手拉弦上机扣,站立、坐都可发射,通常另需一名士卒在旁辅助上箭。
踏张弩射程极远,超过七百步,穿透力极强,但射速较慢,缺乏防御力。
强弩的制造颇不容易,耗时多,花费大,但威力确实很强。
这三千强弩本是杨错造来准备防范吐蕃入侵之用的,并从军中抽调臂力强劲、通晓箭技的士卒加以训练。
吐蕃也有一支数量不少的骑兵,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交锋。而且吐蕃骑兵以厚牛皮作为防护,一般的弓弩根本伤不了他。
唯有强弩!
从去年年初开始训练,直到此次进攻山南才当宝贝一样拿了出来。
杨错顾望着开始冲锋的郭嘉谅骑兵,平复住胸口的气血,将手中霸王凤凰枪高高扬起,鼓足全身气力暴吼道:“此战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杀!”
“有我无敌!”
数万将士同时暴吼,在吼声中将恐惧完全抛诸脑后。
“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声,轰隆地响起。
统领强弩队的贾耽站立于一座新堆的土丘上,眼睛睁得滚圆,紧盯着席卷而来的骑兵,右手高高举起,喝令道:“强弩手,开弦,标尺七五,轮流继射!”
“第一列,放!”
“第二列,放!”
“第三列,放!”
目测郭嘉谅骑兵已大致进入射程,贾耽的右手毫不犹豫重重落下,狂吼着下达了攻击命令。
“嗾……”
第一组千支弩箭带着凄厉的呼啸声脱弦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随即如密集的雨点一般狠狠向骑兵覆盖了下去。
由此拉开战斗的序幕!
见着对方阵中迅速而有序的战阵转换,郭嘉谅心中隐隐生出不安的感觉。
但对骑兵威力有绝对信心的他,还是强行将这不好的念头排出了脑外。
凭借骑兵无以伦比的冲击力,根本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挡得住。
即便会付出一些伤亡,但只要能够突入敌阵,任敌人有多少军力,也只有凭骑兵宰杀的命运。
更何况,郭嘉谅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只要军阵一动,想要收住,确实相当困难。
距敌阵四百步,郭嘉谅将马槊交于左手,右手从马侧拿出一柄短柄投枪。其余骑兵士兵也不需郭嘉谅命令,自觉地拿出投枪,摆好了投射的架势。
骑兵奔驰的速度惊人,不多时,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近……
但就在近至三百步左右时,第一波箭雨呼啸来袭,随即是第二波、第三波……
由强弩发出的弩矢劲力何其强横,任你盔甲多么厚实,也抵挡不住。
箭头一旦入体,热腾的鲜血立即便沿着血槽激喷而出。
“呃……”
“嘶……”
第一轮的三拨箭雨数千支劲矢,毫不客气地撂倒了数百骑。
士兵的惨叫,战马的哀号此起彼伏地响起。
“冲,冲,冲!”郭嘉谅眼中血红一片,左手长枪连续挥舞,格飞六、七支劲矢,疯狂怒吼。
郭嘉谅明白,只有以最快速度冲过这最后的两、三百步,才能减少伤亡,才能屠戮对手。
看着郭嘉谅骑兵的狂潮,杨错驻马矗立,面色平和!
箭矢如蝗,无休无止,一拨接着一拨地覆盖向飞弛的骑军。
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强弩、特别是蹶张弩射出箭矢力道越来越强。
至两百步左右时,甚至能直接将铁骑士兵从马上钉飞,不少战马被两、三支箭同时击中后,庞大的马身也竟然被射得直立起来,而后又重重倒下。
这些骑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早已习惯了生生死死,同伴的倒毙并不令他们害怕,一个个熟练地在马上做着闪躲,同时急催战马向前冲刺。
这样的情形,他们经历了许多次,也非常清楚只要能够冲过这最后两百多步的死亡区域,一切便海阔天空了。
只要是平原开阔地形,在铁骑的冲锋之下,任何步卒组成的防御都是徒劳的,这已经在历次的征战中得到了验证。
这一次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