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绛县,城外。
杨错亲自主持了阵亡将士的殓葬,并请乔琳诵读了一篇由他自己所写的声情并茂的祭文。
随后,杨错将祭文将诸阵亡将士冢前焚化。
而在一片白色中,赫然出现了一个杨错很熟悉的人。
安思霖!
县衙内院,杨错见她。
时隔数年未见,两人都有些感慨万千。
身着圆领袍、一派男装打扮的安思霖主动开了口:“这么久不见,感觉你都成了闷葫芦。”
“长年累月的征伐,让我已经惜字如金。”杨错打趣道。
“是吗?”安思霖望着窗外白云,“别看史思明现在气焰正盛,再过一段时间必定败亡。”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杨错反问。
“哼!一旦逆贼被浇灭,你们这些忠犬就麻烦了。”
杨错微微一怔,张口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
安思霖也微微一笑,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半响后,杨错突然开口:“你会留下来吗?”
“嗯?”安思霖沉吟了片刻后,“好呀。”
也是在这一日,田神功的捷报传来。
在田神功和乌蛮联军的围堵下,走投无路的贺文百般无奈之下,最终率部投降!
由于未得到郭英乂的准许,贺文实不敢擅自撤出绵州,只能一面等待派往成都使者的回信,一面与田神功大军纠缠。
虽身处逆境,但贺文仍心存一丝期冀。
贺文错误的认为,尽管敌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世居绵州的自己却拥有地利和人和因素。
只要战略运用得当,说不定仍有可能将敌军击败,进而挽回绵州战局。
如此一来,既可对郭英乂有所交代,也可以拯救出自己的亲眷家人。
打定主意之后,贺文一面派遣细作打探情报,一面竭尽全力从附近筹集粮草以备军用。
同时,贺文还广派人手联络绵州各大宗族,意欲寻求臂助。
贺文的筹谋计划可谓相当出色,但可惜,他的对手也不是寻常角色。
没有几天的时间,有关州治失陷、吕贲被擒的流言蜚语便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传了过来,并广为军中士卒所知。
这一消息立时在军中引起渲然大波,军心由此大乱。
屋漏偏逢连夜雨!
贺文军四千士卒中,有近一千五百人是向绵州城几大宗族所借调而来的私兵,而偏偏这几大宗族皆先后倒戈。
为表示对大唐的效忠之心,几大宗族皆以其特有的途径方式,联络上贺文军中的族中私兵,令他等寻机脱离。
尽管贺文察觉了此事,并果断采取手段,软硬兼施将反乱镇压了下去,但亦造成了近千人的死伤逃亡。
经此一事,军中将士士气更加低落。
随后,贺文再遭沉重打击。
绵州郡中,竟无几家宗族愿向贺文提供帮助。
客气些的,便是婉言相拒;不客气的,甚至直接将贺文的使者绑送绵州。
绵州的局势已明显倾斜于大唐一方,而且龙州刺史严波已通过严族的门路,向各大宗族承诺。
一旦各宗族归顺大唐,非但其族中利益不会受损,更可获大唐的厚待。
权衡得失之后,各大宗族自然是明智地选择了倒戈相向。
至此,贺文才意识到对手中必然有“善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奇才。
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胜负便将欲分晓……
先分化瓦解自己的军力,继而断绝自己地后援。
如此下去,不消几日,剩余的兵马也必将土崩瓦解。
在情急无奈之下,贺文只得放弃了自己先前的计划,命士兵加紧从附近几县中搜刮粮草,准备向西撤退。
但粮草的筹集尚未完成,又是一个惊天噩耗传来。
陇右军马燧部在向导的指引下,奇袭攻克涪江县最南的镇子,将贺文南退的道路截断。
而在这时,田神功又兵分两路,成钳形之势进袭而来。
贺文自知以军中目前状况,根本无法与优势敌军交战,只能率军后撤松镇。
在田神功步步进逼、紧追不放的情况下,乌蛮军竟也自北面攻来。
贺文殚精竭虑、意欲率军脱困,但东躲西藏数日之后,最终仍被田神功、乌蛮联军两万余人包围于松山。
随后,联军以近十倍兵力围攻两日,却皆被贺文所阻。
此时,马燧向田神功献“四面蜀歌”之计。
令绵州及附近户籍的士卒在山下四周唱起民歌,再将贺文等人地家眷从绵州城火速接到山下,以家眷劝说贺文军中将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