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大雪纷飞。
一阵阵寒风吹拂着他们的脸,把他们的脸吹得红红的。
李倓小声道:“妹夫,陛下这次给寿王的排场真的挺大,一点都不像是陛下以前的风格。”
杨错看了他一眼,低声道:“或许是因为寿王在外奔波,陛下认为辛苦,所以给这么高的待遇。”
“是吗?”李倓显然是带着目的在试探,“妹夫,你要小心了。如果陛下真的有那份心思,最先出事的是你。”
“多谢郡王关心,末将一定小心谨慎。”
李倓和李俶对视一眼,都对杨错的回答,不是很满意。
很明显,他们想要的答案,并没有听到啊。
这时,他们远远的望见一支队伍旌旗招展,正朝着这边过来。互看一眼,上前一步迎候。
李瑁,武惠妃之子,杨贵妃的前夫。生得英俊儒雅,才气逼人。
武惠妃还在的时候,很受宠。后来武惠妃去世,皇帝夺杨贵妃,给李瑁婚配韦氏家族女为嫡妻。
皇帝因心有愧疚,对李瑁便不像以前那么亲近。让大臣们误以为李瑁是不受宠,从此疏远李瑁。
只有杨国忠和太子知道,皇帝对李瑁的宠爱并不曾衰减。不然的话,皇帝不会同意寿王给自己的大哥让皇帝李宪守灵。
皇帝曾经不止一次私下或是在公众场合,说自己的皇位是自己大哥礼让。要是有人能兼而有之,就没有遗憾。
这里面隐含的政治语言,杨国忠和太子都懂。
队伍靠近春明门,立刻鼓声齐鸣,寿王从马车上下来。
他们因为代表着皇帝,所以站在原处不动。
寿王疾步上前,来到李俶和李倓的面前。
李俶道:“我兄弟二人奉陛下之命,特来迎接寿王还朝。”
寿王退后一步,纳头便拜:“臣李瑁谢陛下隆恩,恭祝吾皇千秋。”
李俶道:“平身。”
寿王这才站起身来。
随后,他站到了一侧。
李俶和李倓退后一步,向李瑁行叉手礼:“小侄等,拜见寿王叔父。祝叔父福禄双全。”
寿王还礼:“不必多礼。”
这是先国后家,先君臣后父子叔侄。
这时,杨错才向寿王行礼。
寿王请杨错起身,并道:“我和你没有机会亲近,以后可要多碰面啊。”
“谢殿下看重,末将一定会的。”杨错叉手道。
李俶等他们说完,插话道:“父亲常在小侄面前念叨叔父,等叔父歇息几日,一定要来东宫见家父。”
寿王道:“太子是我兄长,理应拜见。待我歇息几日,便去见大哥。”
叔侄三人入城,直奔兴庆宫。
寿王要在那里复命。
杨错率麾下兵马随行。
长安城兴庆宫,兴庆殿。
寿王面朝玄宗皇帝,奏道:“经过儿臣多次实地仔细矫正核对,至今大唐拥有郡三百二十一个,县一千五百三十八个,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个。户口数: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
杨国忠忙带头山呼“圣人英明”。
杨错也有幸听到了,他想起来了这是大唐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到了明年,就急转直下。
玄宗很高兴,笑道:“十八郎此番辛苦,可暂时回府休息。待明日朕在麟德殿设宴为十八郎接风。”
“臣,谢陛下隆恩。”寿王跪拜。
因为还有别的事,玄宗便起身离开。
群臣散去。
就在寿王正要离开,杨国忠上前一步挽留道:“我家中有好酒,专等寿王殿下回来享用。不知道寿王肯不肯赏脸,有时间到卑职府上一叙。”
寿王不好拒绝,只得道:“小王初回长安,诸事待办。待小王缓过来,定然到杨相公府上拜访。”
杨国忠再三称谢,心满意足的离开。
寿王望着杨国忠的背影,有些不耐烦的摇头。刚迈出殿门,却见到一人正迎面走过来。
寿王望着眼前越走越近的人,本来宛如一洼深渊寒潭的心湖,瞬间似江潮汹涌。
只因眼前之人是,杨贵妃。
杨贵妃岂会不知道今天是寿王回来,按理说自己的身份尴尬。
但是毕竟曾经是一见钟情且恩爱夫妻,寿王此番出去,一去就是这么久。不来看一眼,心里始终过不去。
于是找了个借口,在玉真公主的陪同下,以寻找陛下为名,来到兴庆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