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联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联合(2 / 2)

上等弓弓力一百二十斤,中等弓弓力八十至九十斤,下等弓在六十斤左右。</p>

而目前冲锋的六千明军精锐骑兵,个个都是装备的上等弓。</p>

按照精锐的标准,这些骑兵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骑的是高头大马,在倭人的眼中,那便是巨人般的存在,单单就冲锋的这一股威慑力,足以让倭军胆寒。</p>

倭人将领自然知道城门的重要性,若是城门被夺取,城内的士兵根本无法抵抗明军,丰前城将会彻底的落败。</p>

当下大量倭军涌在城门,要以血肉之躯抵挡明军的进攻。</p>

好在城门不过两丈宽,若是直接对冲的话,顶多只能有四五名骑兵齐齐冲来,倭军加上木盾,以防备明军的冲锋。</p>

明军鼓点顿时由大开大合改为密集的鼓点。</p>

在这种冲锋的情况下,骑兵不可能回头看旗帜,呐喊也是没用的,操控骑兵阵型的,自然就是鼓声。</p>

随着密集的鼓点响起,所有的明军骑兵开始弯弓搭箭,一波骑兵冲到城门前,射上一轮后便左右分开。</p>

而后便是第二波,第三波。</p>

密密麻麻的箭失不断如雨点般不断涌向城门之中,即便是倭军有木盾抵挡,但总会有不少的倭人士兵被射中倒地。</p>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丰前城的城门口已然有上千的士兵被射死。</p>

不过骑兵这边也已经力竭,城墙上倭兵也在不断的射箭,虽然无法给披甲的明军精锐造成什么伤亡,但也是影响很大。</p>

当骑兵开始撤走之后,就是新一轮的火炮上压。</p>

避开城门口的倭人士兵。</p>

紧接着再是刀盾手前面推进,后排将士长矛林立,尾随其后。</p>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如果不是平原战,尤其是攻城战,便就是以胶着的状态为主。</p>

强行攻城的事情,对于正规军来说,一般都是很少见的,这相当于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员伤亡。</p>

因为城门的限制,便就导致不管有多少的大军,真正能够进攻的只能是城门前的那一波。</p>

而在城门前作战,城墙上的防守士兵的射箭会带来极大的伤亡。</p>

这也是朱棣,朱棡,不断的使用轮番上场的战术,以最小的伤亡,博取夺得城门的机会。</p>

大炮是无法连续使用的,在每次炮击之后,必须要进行一个冷却,清理的过程。</p>

否则连续使用,不仅会降低火炮的使用次数,还会有炸膛的危险。</p>

「应该差不多了。」</p>

骑在马上的朱棡,看着前面经过四五轮进攻后疲惫的将士们,便就开口说道。</p>

距离攻城到现在,已然是过了两个多时辰,后边的辅兵,饭食差不多要做好了。</p>

便就已经到了就食的时候。</p>

随着鸣鼓收兵,大量的将士如潮水般褪去,于丰收城外五里地开始歇息。….</p>

在战兵们攻打城池的时候,辅兵便就是在后方安营扎寨,准备伙食。</p>

这般高强度的作战,士兵们已经极为疲惫,由未参战保存体力的士兵值守,余下的士兵进行歇息。</p>

毕竟从人数上来说,丰收城的士兵也有十万众,一鼓作气攻下来显然是不现实的。</p>

等就食之后,再歇息小半个时辰,下午便就第二轮的攻城。</p>

而在这个歇息的时间段,也是明军伤兵开始被进行救治的时候。</p>

按照最新的军队比例,每一名百户的麾下,必须要有三名随军大夫。</p>

这些大夫对于外伤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快速的帮助士兵处理伤口,增加存活的几率。</p>

一上午的攻城,明军的伤兵大概在一千多人,死亡人数不过百。</p>

而倭兵那边,伤亡至少是在二千往上。</p>

这对于明军来说,可谓是士气如虹了。</p>

听上去好像并没有那种直接推倒的感觉,实际上这在众多攻城的桉例中,已然是非常之难得了。</p>

这且是有火炮的压迫之下,才会出现的战果。</p>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和后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攻城的难度,完全是以几何倍数往上涨的。</p>

像是元末之时,大明还未立国的时候,朱文正两万士兵守洪都,陈友谅号称是六十万大军围困洪都,足足在八十五天的时间里,也没能把洪都给打下来。</p>

要知道陈友谅的手中,可也不缺乏火器。</p>

从军备上来说,陈友谅可算是比朱元章有钱太多,大量的火炮不断轰击,比之现在打倭国城池的火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连番轰上半个时辰都不带歇息的。</p>

但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打下洪都。</p>

却也不是朱文正太强。</p>

蒙古大军够厉害了吧,南宋都已经什么</p>

样了,可打襄阳城,那也是围城耗费了六年之久。</p>

而钓鱼城前后,更是拉锯战打了三十六年之久。</p>

可谓是足足把城里刚出生的婴儿,一直打到经历了半辈子战事的中年。</p>

即使是朱元章,带着徐达,常遇春,还有包括大量明初大将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去围攻已经穷途末路张士诚的老巢苏州,那也是满打满算打了十个月,这才拿下。</p>

是以在历史上,如果李景隆没有给朱棣开城门,以南京城作为京都的情况,别说守个一年半载,便是三五年的,朱棣也不见得能够打进城去。</p>

在中原王朝那边的攻城,还就不是短短几十天,或者一两个月就能搞定的。</p>

单说准备,就是按三个月开始算。</p>

不过倭国这边的情况自有不同。</p>

朱棣和朱棡也是经过深深的谋算之后,才决定攻城。</p>

首先是士气的问题。</p>

因为现在的倭国的天皇已经投降了,那么在倭兵看来,反正已经投降,守城的士气自然不会很高。</p>

其次就是倭国的城墙,并没有中原地区那般高坚,比较低矮。</p>

再便是有火炮的辅助,完全可以压着倭兵来打,属于降维打击。</p>

这才是朱棣和朱棡的底气所在。</p>

若是没有火炮,那根本就不用考虑攻城的事情了。</p>

单单攻城工事,就会拖到京师的谕旨抵达了。</p>

按照现在的时间推算,留给朱棣和朱棡的时间也不算多,若是十五天之内还不能攻下丰前城,也就只能是作罢了。</p>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便就是以如此的连忙不断的进攻方式,不断磨损倭国城门,还有击杀倭国士兵。</p>

直到第十二天,情况才发生改变。.</p>

执笔见春秋<b>最新网址:</b>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