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华夏鼎世> 第二十二章 天地公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天地公道(1 / 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燃文小说“华夏鼎世”查找最新章节!

天地间亦有平衡,谓之公道,人若能执此公道,则天地在与心也!——华夏鼎世

怀着人心性善的思绪,一行人来到了君王禹的地界,参加了这一年的夏至会议!

“叔伯们,你们怎么来了?”君王禹只知道儿子启去拜访了北岳和西岳,并且还祭拜了自己的先祖,但并没有得到要一起来的消息。

“我带叔伯们来的。”启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乐呵呵的看着父亲禹。

禹和涂山氏都在,所以看着自己的儿子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变化这么大,在兴奋之余也是有些心疼:“我的天啊孩子,你终于回来了。”

对于女人来说,激动时流泪像是必然的一样。但对于男人来说,有泪是不能轻易流的:“看来这一年你的变化还挺大的,希望你变化的不仅是相貌和给我的感觉。”

就这样等了好几日,夏至这一日终于到了!

每年的这个时间都是这样,无数心怀华夏的人,都会穿着漂亮的衣裳,硬着炎热的阳光,在同一日出现在华夏的中心。

“诸位,这一年夏至又到了,我交代给你们的事情,都做的怎么样了?”君王禹的话,让启觉得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并且启也明显的能看得出来,这一次的夏至会议,人数比之前自己看到的那一次,少了将近一大半。

“君王,这是您交代给我的任务,请看。”说话的这位启知道,正是第一批被父亲禹钦定诸侯王的人。

其他人也依次的把一些丝绸交到了君王禹的手里。

君王禹把每个丝绸的好好的看了下,但没有控制所有人的行动。所以说有人基本都在成群的聊着,启也是趁此机会探听到了一些事情:“前辈,上一年的夏至会议我没参与,父亲君王的任务,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相互看了看,觉得这事启应该知道的。

启见众人不回话,就有些着急了:“哎呀,我是真的不知道。”

“是这样,去年的夏至会议本来要商讨哪些部族有问题,哪些需要提升为诸侯国的。但不知道君王是怎么回事,阻止了提升诸侯国的机会,反而让我们抓奴隶!”说话的人是自称太昊少昊血脉的有仍氏,也是禹治下第一批诸侯王之一。

启别的没听到,就听到了抓奴隶几个字:“皋陶前辈呢,他老人家怎么没有来?”

有仍氏回道:“皋陶前辈到今日都还没算清楚南边那群人该怎么判罪。”

启越发的觉得有问题了:“跟我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候,南边的神农血脉,明带着自己的孩子宜来了:“不好意思,家父年级大了,已经很难走这么远了,所以这次由我带着我的孩子才参加这次的夏至会议。”

启是认识明的,也知道这是神农祖宗的单传血脉:“哎呀,你都有孩子了?”

“给你看看,他叫宜,适宜的宜。”明把孩子交到了启的手里。

启这是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一具鲜活的生命是那么的可以让自己愉悦,同时又想到了自己在草原上的时候,那些奴隶们生的孩子的样子:“可惜,我没有机会在你们不会走的时候,抱抱你们啊。”

明和众人都不知道启嘴里的你们是谁。

“跟我讲讲吧,明!”启的思绪很快就从惆怅中回到了正常的状态,所以开始询问明,南边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

明把孩子交给了手下,然后开始给启讲解这一年,在南边发生的事情:“你在北边,可能不知道南边的事。这一年南边发生了很多摩擦,大部分都是想做诸侯之王引起的。而且您父亲当年的治水,让南边的几个州的分界线变化了很多,这就引起了地域的战争。不过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事。”

“那些奴隶是怎么回事?”启觉得小规模的战争算是正常的事,毕竟都想做诸侯之王,都想手里有点权力。

“那些失败的人,基本都变成了奴隶。加上原本就有罪的人,所以南边海外,基本都成了奴隶的地方了。”明说完后,还叹了口气。

而就是这口气,让启的心里,有了不安:“那些失败的奴隶,都是什么人?”

明暗道一声聪明:“基本都是最原始的九黎人。”

启一听九黎人,心里立即有了一丝躁动:“他们他们会输?”

有很多也在听明讲解,也不知道南边事情的人在听到九黎人变成奴隶后,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的。

启就是在这样相互询问,相互不是所谓的情况下,继续问道:“你是怎么知道他们是最古老的九黎人的?”

“他们一直都在巫族人的山洞里保护着烛九阴,即便羿前辈当年的壮举后,也不曾离开。”明是根据所在的地界而判定的,并且也给了启刚才的问题做了解释:“他们人数太少了,即便个人战力再强,也打不过那么多部落的联盟啊!”

众人听到后,同时叹了气。而启看着明那悲伤的眼神,也知道了这是明对蚩尤这位祖宗的悲鸣,同时也是对这存留下来的九黎族人,心生出了怜悯。

“失败了就要做奴隶,这是哪门子规矩啊。”启故意放大了声音,就是想让父亲禹听到。

君王禹自然是听到了:“启儿,过来!”

启正有此意,所以板着个脸就来到了父亲禹的面前:“父亲,我早就感觉到这奴隶的形成是错误的了。”

石台下的众人也佩服启的勇敢,同时也在探寻者这奴隶规矩究竟有没有必要成为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