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16章 白鹿洞寻找隐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白鹿洞寻找隐士(1 / 2)

 庐山归宗寺作为江西第一座寺庙,其住持玄鉴禅师与马祖道一大寂禅师交情深厚,帮他在江西传教。此番玄鉴禅师圆寂,洪州宗门下众人纷纷应智常禅师之邀赶来祭拜。

智常禅师本是马祖道一弟子,因因爱庐山,特意在此隐居,和归宗寺主持玄鉴禅师亦师亦友,常住归宗寺。

第二日正是玄鉴禅师头七之日,众多佛教高僧纷纷前来祭拜。不单单有附近洪州、江州、池州等南禅宗洪州派弟子,本地庐山净土宗各大寺院,如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庆云寺、栖贤寺等,也来了很多僧人。

东晋、南朝时期,庐山和建康就是南方两大佛教中心和译经基地。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在西林寺建莲社,创“阿弥陀佛”四字真经,成立净土宗,完成古印度佛学渐进为中国佛学的一次伟大过渡。

庐山是净土宗最早的祖庭,慧远大师弟子昙鸾等在庐山广立寺庙,净土宗经久不衰。隋唐时道绰大师、善导大师师徒到长安弘扬净土教义,其后弟子怀恽大师修建香积寺,广传弟子。

连大诗人王维也曾路过此地,写下《过香积寺》一诗,诗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而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创立后,传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北两派,北方以神秀为祖,南方以慧能为祖。

神秀深得武则天敬重、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尤为礼重,中书令张说执弟子礼。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其弟子普寂、义福阐扬其宗风,在盛极一时,长安、洛阳之间都尊神秀为宗主,是名副其实的六祖。

慧能弟子神会与北方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确立“南顿北渐”。“安史之乱”后,神会又帮助朝廷筹得军费,被肃宗尊为“荷泽大师”。此后,南禅日盛,北禅渐衰。

禅宗与净土宗分属两派,都在江西荆楚一带传法,自然难免会争夺资源。幸好两派教义不冲突,而且关系相处得还算融洽。

慧能弟子怀让禅师和净土宗第三代祖师承远大师,同在南岳衡山修行。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洪州传法,也不碰江州庐山这块宝地。

归宗寺的玄鉴禅师调节两方矛盾,还与马祖道一禅师一起教化百姓。

马祖道一禅师还云游天下,在福建、江西、淮南、岭南、荆楚、湖南广泛传教,所收弟子极多。

不仅如此,南禅宗慧能麾下第一世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等四十三位法肆,第二世、第三世拥有数不胜数的高僧。从谂禅师和灵鹫闲禅师这些年轻一辈,已是第四世。

到如今,除江西庐山、湖南衡山外,江南之地大多被南禅宗弟子占据。净土宗根本无法比拟。

两年前净土宗第三代祖师承远大师圆寂于南岳衡山,如今归宗寺玄鉴禅师又圆寂。净土宗只有衡山法照大师、东林寺玄壁大师,两位高僧支撑,可以说四面楚歌。

此次玄鉴大师圆寂后,竟让智常禅师做下一任住持。而智常禅师也火速请来了其师兄西塘智藏与百丈怀海,并以弟子礼为玄鉴大师安排丧事。

净土宗自然不愿让洪州宗子弟担任住持,主导归宗寺,进军祖庭庐山。安葬完玄鉴禅师过程中,两方僧侣虽然表面和气,但实际暗潮汹涌。

葬礼结束后,两宗之人在寺庙庭院中分庭而立,颇有要大干一场的架势。

左侧的东林寺玄壁大师率先说:“宝静禅师侍奉玄鉴禅师数十年,归宗寺住持一职,应由他接任。”

右侧的西堂智藏禅师反驳道:“玄鉴禅师圆寂前已授智常禅师为住持,怎可随意更改。”

玄壁大师回击道:“此事不过是尔等杜撰,岂可当真?”

智常禅师辩道:“当时宝秀禅师在场,可以作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