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044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44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1 / 2)

 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初冬,《通典》和《海内华夷图》相继问世。李绅名声初显,欧阳詹骤然离世。

欧阳詹学识渊博,经常为人授业解惑,国子监不少学生都对他十分敬重。但他一生都只是从八品的四门助教,清贫如洗。李宁和欧阳詹生前的一些好友遵从他的遗愿,共同出资将他的尸身运回闽地。丧葬队伍由欧阳詹的后辈亲戚李贻孙押运。

离开长安那日清晨寒风异常凛冽,李宁、李振、李翱、李绅、徐晦、许稷等人都到春明门恭敬相送。李宁在春明门送过不少名人好友,送逝者的棺木倒是第一次,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感慨的。

当天晚上,李宁顺便去了务本坊李纪书铺巡视。他无意间听买书的学生道:“欧阳先生棺椁刚到灞桥驿时竟遇到了昌黎韩先生。”

“听说二人关系莫逆,情同兄弟。”

“可不是嘛,韩先生见到故友棺木大哭不止,竟至昏厥。”

“韩先生真是重情重义啊!”

李宁听了这事后,马上让李振前去照看,并接至东海楼休养。

再次参加吏部铨选的韩愈在路上听闻好友突然去世,立刻快马加鞭赶往长安,但还是错过了挚友下葬。他幸亏赶上了老友棺木南去的队伍。连日的舟车劳顿加上异常悲伤的情绪,韩愈倒下了。

第二日,李振和韩愈的学生李翊一同将他用马车拉到了东海楼安歇。韩愈下午卯时方才苏醒,他醒后发现自己已到长安,而老友却一路西去了。他立马跑下楼,颤颤巍巍地冲去马厩,嘴上还说着:“行周兄为何弃我而去?小弟这就去送送你。”

韩愈此举,正巧被刚进东海楼的李宁瞧见,他二话没说,拿起旁边桌子上一碗酒,大步走到韩愈身前,直直泼了他一脸,又一个大嘴巴子抽了上去,高声道:“可曾清醒?欧阳先生若见你这般模样,如何心安?”

韩愈一脸错愕,愣了一下嘴上只蹦出:“可…可…”

李宁接着道:“欧阳先生此时最希望,你能专心学业,安心备考。”

韩愈无法反驳,李宁赶紧让他学生李翊扶她进了房舍休息。

而后数天,李宁从李振口中得知韩愈果真一心备考了。

此时的李宁正在为活字印刷术而犯愁。自从李纪书铺火速印出《通典》以来,不少人纷纷打听李纪书铺。终于,卢砧家的作坊还是被一些狗腿子们找到了。永安坊卢砧家外经常有人鬼鬼祟祟,行迹十分可疑。虽然李宁也雇了几个保镖,防止遭人偷窃抢劫,但仍然无济于事,卢家之外可疑之人越来越多。

而李宁的祖父,太子李诵也两次逼问李宁何以快速成书。李宁开始时,还不愿配合,这毕竟是他发家致富的命根子。但可疑之人太多,而且此时他祖父李诵也第三次找来李宁谈话。

这次可不像前两次那么客气,直接把李宁帮了过来。太子李诵直接扔了一些《通典》过来。

李宁故意道:“阿翁这是何意,莫不是要将《通典》赠与我。”

李诵怒道:“你少贫嘴!我且问你,你必须如实回答。《通典》可是只印成一百套?”

李宁一想坏了,定是李振他们在黑市买《通典》被人发现了,于是诚实回道:“确实多印了一些。”

李诵道:“你不是说,已将《通典》刻板销毁,为何私藏,此乃欺君之罪。”

原来,李宁将火速印成《通典》一事,归功于改进了技术,并且说明已将刻板销毁。众目睽睽之下,李宁立了功,皇帝李适也不好过分要求。

李宁辩解道:“孩儿确实将刻板销毁,只是又拼凑而成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