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从骑砍开始征服天下> 第181章 此事当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此事当真?!(2 / 2)

“诸位贤侄,我就问一句,要是铺子不赚钱了,靠地里收成的稻米换取的银钱,能够有多少?一年的收成可有你们店铺中一月的盈利所得之多?”

在座位上一些五族的长辈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说道“老阿公,漫说是一月了,便是半月都抵不住!咱们孙儿店里售卖的那些货物,大多是些产自基隆出的五金铁器物。

如今岭南大乱,群匪袭扰,各地纷纷结寨自保,编练团练,孙儿店里每日都是左近各县的乡绅前来购买刀枪等物,回去好自保身家。这些铁器的利润,岂是耕种田地那些微益所能够比拟的?!”

自从崇祯元年开始,因为靠近岭南省城,又毗邻海角,有港岛转运之便等地理优势,金平县的大小家族发现了一桩可以迅速致富的新财路,那就是成为在港岛上设立了仓房堆栈的“秦汉商号”的分销商和代理商。

将他们大批的铁器,铁锅,菜刀,铲子,铁锹,锄头,犁铧,当然还有海一样多的食盐、棉布、白糖、瓷器、稻米、肉瓷罐、食用油等物,以出仓价格低价买入。

然后再利用自身本地的优势,通过五大家族的店铺销往岭东各地,而五大家族则通过这样的贸易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可以这样说,如今在大片岭东地区各处围村,都在用产自基隆的水泥起造新屋,连泥瓦匠们的工价也是水涨船高。

至于说自己地里的稻谷卖不出价钱,甚至是没有利钱,他们倒是没有考虑到,反正有街上墟市上店铺来钱块,家里的稻谷便堆在那里就是了,和日进斗金的商铺一笔,谁还守着一年到头都赚不到快把银子的土地。

“如果我要是告诉众位贤侄,这样来钱快的好曰子马上就要到头了,甚至我们之前几年赚的钱,很快就会赔的一干二净。等到那时,地里出产的稻谷又卖不出钱,我看大家怎么败光家产。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等祖业一干二净了,我看我们也学岭西那些强寇去过打家劫舍的日子吧?!”两道几乎掉光了的眉毛,在邓文田的额头上愤怒的跳动着,宣告着此时他内心的愤怒。

随后邓文田命人取出一封书信,在众人眼前晃了一遍,道:“前几日,我收到县衙中人送来的消息,说是有基隆商人,打算购买山埔那块地皮,咱们的知县大人已经答应,只待户房盖印行文了!”

对于邓家能够从县衙内套取到如此机密之事,其余四大家族之人丝毫不觉得奇怪。

大家都是在金平县内经营了数百年的家族,在县衙里有几个眼线、耳目这样的小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否则也不配称为当地望族二字了。

但是能够打听到如此新的消息,而且还是知县大人和孔师爷密谋之事,这就要令人肃然起敬了。

众人不由得在心里称赞:这邓家的老爷子还真是宝刀未老。其中聪明之人已经在捉摸着这个消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别的家族听了这话倒也是平常,买地、卖地甚至是抢地这种事情在大明境内这样的几千年农业文明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何况那里只是一处海角所在,算不得稀奇。

但是,邓家的子弟便不同了,闻言顷刻间便躁动起来,大骂的有,哭嚎的也不少。

原因无他,那山埔有他们的房屋,有他们的铺子,邓家的渔船、货船、客船,往来于此,为他们带来了大把的银钱,是他们如今的息生之本。

“阿公,此事当真?!”

请记住域名:。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