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雪花盐(2 / 2)

船前平头长8尺,中舱长1丈7,尾长7尺。上有板钉棚窝,通前彻后,两边伏下,每块板长3尺,宽15尺。

这是明国的车轮舸,吃水100料(33吨),可乘4050人。”

“能造出来不?”

“能,个木匠加上我,半月可成。”

“好好好!”听他这么一说秦浩大喜过望,抓住他手就要回去,“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今日就动手,我也来帮忙。”

“大人,稍安勿躁。”

李春拉住秦浩,将自己的剩下的顾虑说出:“就算有船,也去不得啊。”

“为何?”秦浩撇头看向李春,心中大为困惑。

有船咋还去不得了。

李春的回答就是缺人,什么样的人,合格船长、大副、各类水手。

这可是一个比造船更棘手的问题。

按照目前的航海船只的习惯,一条200吨的商船至少配有2、30各类人才才能出海,而这33吨车轮舸也要4、5个识得水路、操作之人方可,不然贸然出海,绝对是喂鱼的下场。

不要认为,台岛和大陆之间不过是一海峡之距,妄想做个澡盆都可以飘过去。

实际上,台岛海峡风急浪高,对于帆船时代的人们而言是一片极为凶险的水域。闽南民谣里就有这么一句俗语:“过番剩一半,过台无得看。”

意思就是逃难的到了福建就剩一半,到了台岛,剩下的一半也不见了,什么原因的,就是澡盆子耐不住大风大浪,还没过澎湖列岛就沉了,这就是自己漂游的下场,不过要是有大船接送,就是另一幅平和的画面,几乎不会造成损失。

既然要没人才,那招募不久行了,这是秦浩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不过想想又放弃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先不论有没有钱能去招募,现在识得水路,会开大炮的都是南洋那伙明国海盗、荷兰、西班牙人,他们纵横海上很久了,不是轻易能打动的。

就算都能招来,秦浩也不放心将船和货交给他们。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海上讨生活的都是刀尖上舔血,能活一天是一天,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卷款私逃,持船自重,到时候尾大不掉,吃苦的还是自己。

所以说这最保险的还是培养自己人。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没有四五年,秦浩想要有自己的商船舰队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连船上一个小小的水手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至于要让新水手上船,你的商船连出港都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分不清主帆和侧帆。

更别提船长职位了,在这个没有g定位的时代,船长可是一条船的灵魂,他们能根据一份航海图找到正确的路,不至于迷航,当然这也需要老练的经验才能办到。

这窘境就好比现在的大公司招聘新人实习生,新人高高兴兴的拿着一份求职简历去面试,却被hr告知应聘的新人岗位也需要三年就职经验。

坑爹啊!

既想用低工资新人,又要新人有经验,能立马上岗工作,这不是想桃子吃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