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乱晋风云> 第十六章 建功封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建功封侯(1 / 2)

 “元康六年五月初三,皇帝诏曰:自朕受命于天,朝纲jiān佞当道,然天佑大晋,赐良将贤臣相辅,终得清明于世。朕乃知,海不辞水,方成其大,山不辞石,方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方成其众。故求才若渴,rì夜不敢忘。</p>

今闻蜀中遗贤于野,有杨氏,德高望隆……”</p>

宣诏的老太监一句一顿的读着冗长的诏书,杨真跪伏在地上,心情起伏不定,饶是事先已经得王兴知会于他,他仍然有些如处梦中的感觉。</p>

“封杨真为益州刺史,钦此!”</p>

终于听到了这关键的一句,杨真脑子里微微发晕,领旨谢恩的语调都在打着颤,蜀中自司马颖入主以来,早已不设刺史,杨真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领这天下九州之一的一天。</p>

杨真自爱清名,不与司马颖同流,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想要仕途显赫。他自问熟悉民生,有造福一方的能力,做个地方官吏绰绰有余,但刺史的官印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这天下当权的不是王侯就是世家,一州刺史的肥差哪里有机会轮到他这样一个的乡绅?</p>

他偷眼看了看旁边,王兴正对他头微笑,杨真心知此事乃他一力支持而为,心中不免感激涕零,虽然这样一来他杨家就从此要打上王家的烙印,但杨真没有犹豫,王戎为相以来政令清明,大有作为,朝野之间皆是有目共睹,依附这样的世家大族对杨真来实在是求之不得的事情。</p>

宣诏太监交付了诏书,看杨真半天没有反应,心里忿怒,暗道这乡巴佬恐怕是第一次领诏,连一表示都没有,实在是太不懂规矩。他勉强压住心头不满,转头对王兴笑道:“王将军正好也在此间,倒省了咱家又跑一趟了,陛下也有诏书封赏,请将军领诏!”</p>

王兴哦了一声,不情不愿的跪了下去,把头埋在了地上,那太监又拉开诏书读了半天晦涩的骈文,听得他头昏脑胀,总之就是把王兴夸成天上星宿下凡,功绩显赫无双云云,末了,终于念了一句要紧的:“赐封王兴为关内候,号建功,邑地自选,钦此!”</p>

王兴嘴角弯了弯,建功侯,嘿,这名号倒响亮,皇帝还真是不亏待他,虽然侯爵里关内侯是排最末一等,排在通侯、乡侯、亭侯之后,但也有千户食邑,而且还让他自选食邑的地域,这等赏赐实在不可谓不厚了。</p>

杨真等人看向王兴的眼光里也充满了羡慕,晋朝统一之后,除了像王浑这等平定东吴的大功之臣外,封侯的廖廖可数,想不到这种可以世袭的侯爵居然在王家就出了两个。</p>

</p>

王兴领了诏,早有谭波送上一个沉甸甸的包袱,王兴对宣诏太监悄声道:“公公一路辛苦,这是我和刺史大人的一意思,还请笑纳。”</p>

宣诏太监入手一沉,心知王兴出手大方,命随从接了,笑道:“侯爷太客气了,起来皇上对侯爷的圣宠真是没得,此次蜀中平定,皇上龙心大悦,一连几天都挂着笑脸,实在是欢喜得紧了。不瞒侯爷,皇上原本是要赐封你乡侯的,而且还打算也赐封太傅大人为侯,他老人家教子有方,但太傅大人却固辞,王家一门三侯,前无古例,他于心不安,不光他自己辞了,还要皇上只封侯爷您为伯爵,皇上当然不依,后来也就让了一步,只封了侯爷您一个关内候。”</p>

王兴听他左一个侯爷右一个侯爷的,一时半会还有不习惯。</p>

宣诏太监礼收得重,那好话也就多了起来,他又笑眯眯的道:“前朝霍去病霍将军二十拜将封侯,可咱家看来,也让王将军给比下去了,十七封将,十八封侯,啧啧,张公公也常夸侯爷才真正了不得。”</p>

王兴呵呵笑着,知道他的张公公就是张保。侯爷这名号听起来就是比将军要来得高贵一些,心里也舒坦,他又闲聊了几句,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对了,此次朝中派了何人来此领军,公公可知?”</p>

宣诏太监面sè有些转淡,哼了一声道:“还有谁,就是那刘琨了。”</p>

王兴听他语气不善,心里奇怪,不知刘琨何时得罪了这个太监,他却不知,这太监跟刘琨从未谋面过,他对刘琨的敌意却是来自于宫里两大派系之争。如今皇帝和贾后虽然关系大为改善,但以张保和陈三金为首的两个常侍之间却势同水火,内宫里面,渐渐的,都自觉选了一方站队,不然就没有了倚恃,只要不惊动了上面两个主子,两派人马明争暗斗,谁也不肯吃半亏。这个宣诏太监跟的是张保,自然对打上皇后烙印的刘琨没有半分好感了。</p>

送走了宣诏太监,王兴跟杨真走进了内堂话,杨真心境已经与之前大为不同,于是坚持要王兴坐在主位,他下首陪同。王兴推辞不过,知道这是他表明要以王家为主的心迹,也就不在客套,坐到了主位。</p>

仆佣奉了茶水,杨真当先开口道:“侯爷,此番提拔之恩,杨某实在不知如何报答。”</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