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抗日保安团> 第三百零六章 来者不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六章 来者不善(1 / 2)

 蠡县南郊有一座奶奶庙,历史久远,也不知道是供的哪位神仙奶奶,香火还挺旺的。寺庙周边比较空旷并无其它民宅,便于保密,所以本次接收物资的地点就选在这里。物资将集中到此处再分流,以免引起日伪特务的注意。</p>

根据路程推算,运输物资的车队大约要到下午才能抵达。不过郑卫国他们等得心急,吃过午饭后就早早地赶到奶奶庙等候。包括杨教授在内一个个眼巴巴地翘首以待,恨不能望穿秋水。当然也怪不得他们心急,主要是根据地的物资太过匮乏了。</p>

本来97军的物资供应还是很充分的,但连番战斗损失很大,特别是有些战斗不仅没有缴获,还要消耗大量的枪支弹药,再加上部队又连续扩张,存储的物资已经快要见底了。</p>

主力部队尚且如此,各分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一些老部队还好,但新征招的士兵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实弹训练也没法保证。这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p>

正等得心焦,一名通讯员噌噌噌跑来报告,说:“报告司令,骑兵连已经跟运输物资的大车队接上了头。据他们估计一个小时之后就能到达。”</p>

郑卫国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去吧!”</p>

杨教授有些兴奋地问道:“这个大车队总共有多少辆大车?”</p>

周参谋长答道:“据一分区报告,一共有五十五辆。其中五十辆大车上是运的军火。另外五辆是随行德国专家的私人物品。”</p>

程政委惊讶地说:“有这么多军火?司令之前不是说物资很少吗?”</p>

郑卫国笑了笑,说:“确实不多,你别看有五十辆大车,其实每辆大车也就载重一吨多点儿,总共不过六十吨左右的物资,只相当于一节火车皮。”</p>

程政委他们欢喜地说:“六十吨也不少了!”</p>

“对,已经很多了!俺们在晋察冀的时候从来没弄到过这么多。”</p>

“是啊,不少了,不少了。要是在太行山,够一个军分区打几年的游击了。”</p>

</p>

……</p>

周参谋长说:“可惜让李宗仁长官拦腰宰了一刀。不然就有一百二十吨了。”</p>

程政委听说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肉疼不已,气愤地说:“还有这事儿?这不是拦路打截吗?能不能想办法要回来?周副主席眼下就在武汉,要不请他出面想想办法?”</p>

郑卫国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武汉会战正打得激烈。物资早已被各部队爪分。怎么可能要得回来?再说李长官也没白要。他帮我们弄到了一批军用机械,放在冀南没运过来。”那批机械相对较大,所以郑卫国打算送到太行山上的兵工厂去。就没运到冀中。</p>

程政委有些不甘心地点点头,遗憾地说:“太可惜了!足足六十吨啊,这样的好事儿就连八路军总部也没捞着过几回。”</p>

历史上,八路军曾接过三笔“大单子”。第一次是太原会战时,傅作义将军见太原马上就要沦陷,担心物资被日军掠夺,便让周公想办法把太原周边的仓库搬空。这点小事儿自然难不到他老人家,于是立即动员民众搬运,白捡了一个大便宜。</p>

第二次是日军大举进攻晋南,卫立煌率部抵抗最终失利,遂下令将临汾等地的**军火“转让”给了八路。朱总司令当时身边只有两个连,却愣是抢在日军前面把物资搬了个精光。</p>

第三次是卫立煌去延安看望养伤的林师长之后,深受感动,下令给八路军补充了一百万发子弹,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其它军用物资。</p>

这些情况郑卫国自然是清楚的,就开玩笑说:“好歹也捞着几回啊,你在晋察冀的时候就没开过洋荤?”</p>

程政委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洋荤呢,实话跟你说吧,自打115师分兵以后,整个晋察冀得到的补给加起来都没超过五十辆大车。”</p>

王主任说得更加可怜:“上级哪有补充?哪一仗不是靠咱们自个儿缴获?说句不好听,完全就是等米下锅啊!”</p>

郑卫国惊讶地说:“有这么严重?”历史上这么困难不奇怪,聂帅当年给延安写信说得那才叫一个凄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可郑胡子穿越以后发了不少福利啊,物资怎么还是这样紧张?</p>

程政委解释说:“八路军总部目前重点发展平原地区,晋察冀大多都是山区,分到份额自然就少了。”</p>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部队扩张太快。郑胡子帮忙弄到的武器越多,八路发展地就越快。有多少枪就敢拉多少人,所以不管补充多少还是缺武器。</p>

郑卫国点点头,心想原来如此,可是再一想突然发现不对头,忙问道:“那我们冀中呢?冀中也是平原啊,能分到多少份额?”</p>

程政委呵呵一笑,说:“没有!”</p>

周参谋长一听,忙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个可以有!”</p>

杨教授也说了句公道话:“对,应该有,一视同人嘛!”</p>

程政委摊开双手笑道:“实不相瞒,我来的时候聂司令员就给我透过底了,以后冀中那一份归晋察冀。不然的话凭什么把冀中这么大一块肥肉让给97军呢?”</p>

郑卫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过坚持巩固山区的思路是对的,毕竟平原地区易攻难守,迟早会沦陷。就算是冀中,郑卫国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守住。</p>

杨教授突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晋察冀军区不是打算在冀东搞一下子的吗?准备什么时候动手?”</p>

程政委说:“我走的时候还没定下来呢!对于具体怎么弄,大家还有争议。”他看了郑卫国一眼。问道:“听说司令员对此持反对意见?”</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