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痛苦的抽抽泣泣着,虽然是件十分不想提起的事情,但还是咬着牙,哭一会儿,讲一会儿,让麟世子他们听了个大概。
从那妇人的嘴里,吟儿知道了,刚才他们驾车穿行于其间的那个村庄,原来叫做东宛村。
东宛村属于文贝郡治所直辖,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大片肥沃良田的富庶之乡。
如此风水宝地,看官们想都不用想,便可以猜得出,这东宛村的村主,定然是个富得流油的主。
这位妇人的悲剧,便是拜那位富得流油的村主所赐。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需从五年前说起。
这位妇人被当地村民称为郑刘氏,夫家姓郑。
丈夫的大名叫做郑大福,是一个有见识有担当的男人。
说起这郑大福来,也算是个极有本事之人,他是孤身一人流落到这里的外地人。
这座村庄,有大小人口一千多人,除了郑大富不是村主家的奴隶之外,全村这上千多口人,全部都是奴隶身份。
所以说,与整个村庄的奴隶的们相比,郑大富无疑是个幸运之人。
他可以不用被村主奴役,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他的自由之身,加上还能做些小买卖,便被精明的刘氏父亲给看上了,将举目无亲的他收留下来,还认做养子。
刘氏到了成年,老人便让这一对异姓兄妹成了婚。
因为家中没有其他的子女,夫妇俩便没有另立门户,而是选择和老父亲生活在一起。
将来养老送终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落在了郑大福的身上。
成婚之后,郑大福便频繁地出门,在人口稠密的文宝郡治所内做起买卖来。
到了生意的淡季,或是有了临时的空闲时间,才会回来与家人团聚几天。
经过几年艰苦打拼,郑大福完成了原始积累,家道开始殷实起来。
富裕之后的他拿出银两,高价将老岳父和妻子的卖身契,从村主手上赎了回来。
从此,这个村庄便有了仅有的一户,不是奴隶的庄户人家。
随着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刘氏一家便成为了,这方圆百里排名第二富足的家庭。
村民们在碰到个救急的时候,便会跑来找刘氏和他的父亲出手帮忖一下。
刘氏是一个善良的妇人,从来不忍心拒绝别人的求助,常常会尽自己的所能,来为他人提供帮助,从不让来人空手而归。
村民们只要一提起,这善良的一家子,便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来。
犹记得是五年前的春节前夕,准备与家人吃团年饭的郑大福,匆匆赶回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