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此,徐朗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昏黄的烛光之下,用毛笔在布帛之上奋笔疾书……</p>
次日,徐朗与刘元再次来到了蔡邕的府邸,此时的刘元已是垂头丧气,但是徐朗却是满面春风,信心百倍。门人见又是二人到了,不待徐朗说话,便道:“二位,我求求二位爷了,别再来了,好么,我家先生真的身体不适,不能见客。”</p>
徐朗只是微微一笑,拿出布帛交到了门人的手上,道:“你只需将此物交予你家先生便可。”那门人看着布帛,又看着一脸自信的徐朗,叹了口气,道:“那好,两位稍等片刻。”</p>
门人入得门堂,对蔡邕道:“先生,那二人今日又来了。”</p>
蔡邕正在写书练字,头也未抬,道:“打发走了便是。何故来报?”</p>
门人道:“那当头一人让我将此布帛交给先生。”蔡邕此时停下了手中之笔,道:“布帛?”</p>
那门人便将布帛奉上,蔡邕展开一看,紧紧看了开头数句,便大惊失色:“天下竟有如此文章!”</p>
只见文章所言:</p>
浔阳江头夜送客,秋风荻花秋瑟瑟。……</p>
蔡邕竟一时看的痴了,嘴中喃喃念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p>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直击蔡邕的心灵深处,引起了蔡邕的强烈共鸣,两泪竟忍不住汩汩流出。这首诗歌竟然如此美妙,抛出艺术成就不讲,更是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p>
门人看着自己的先生的表情从不屑到赞许,再到惊奇,再到“痴呆”流泪,实在不知发生了何事,看着先生似乎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便轻轻道:“先生,你没事吧?”</p>
终于,在门人的提示之下,蔡邕终于回到了现实,拭干了自己的眼泪,忙道:“文姬!”</p>
须臾时刻,进来一位妙龄女子,年方十八,只见身着一身绿袍,款款大方,眼睛大而有神,双眉修长,鹅蛋脸,腮帮之处肉鼓鼓的,很是可爱,蔡文姬进来,道了个万福,“父亲叫我?”</p>
蔡邕忙将手中的布帛递给蔡文姬,道:“你且看看。”</p>
蔡文姬接过,看过之后,双目竟然不能离开布帛,不禁脱口道:“好诗!父亲这是你写的?”蔡文姬一脸的惊奇问道。接着蔡文姬又看了下布帛,道:“不像,这个字迹绝对不是父亲的。”</p>
蔡邕暗自道:“世间竟有文采如此高的人,我也实在是自愧不如啊。”接着看向门人,忙着问道:“送此书帛人现在还在门外守候?”</p>
门卫称是。蔡邕忙道:“还不快快有请!”门人领令急忙退了出去。</p>
蔡文姬看着诗句愣愣地出神,蔡文姬到没有过多的纠结于里面的情感纠结,但是文辞的优美,生动的描写让蔡文姬不由砰然心动。蔡文姬的心真的有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究竟是何人,竟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p>
接着一张俏脸望向门外,似乎再是翘首以盼,心中充满了期待。</p>
蔡邕看着女儿的样子,知道女儿喜好歌赋,让其一观,果然不出蔡邕所想,蔡文姬现在一脸的期待,待此文的作者进来。似乎又有些扭捏,紧张地来回踱步,蔡邕道:“文姬,整好衣衫,贵客来了,不要失了礼数。”</p>
蔡文姬点头称是,静静等待写出如此美文的儒者到来。</p>
话说徐朗和刘元在蔡邕门外守候,刘元等了好久也未见出来,便道:“我们不如回吧。”徐朗摇头,一脸自信道:“今日一定成功,再等等。”</p>
果然,片刻时分门卫慌忙跑出请二位进府。</p>
徐朗哈哈一笑,看着一脸吃惊的刘元,道:“别愣着了,走吧?”</p>
接着徐朗两人终于在门人的带领之下走入蔡府。</p>
话说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更多精彩,请看下章。(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