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赵明礼听了天赐的话,捻须微笑,夸赞天赐长进。倒不是因为别的,实在是天赐的话听起来没什么,若是细细推敲,就有趣得很。</p>
先是说明昌武公府周家对温嬷嬷的态度,又着重点出温嬷嬷的出处,最后一句更是狡黠,什么叫做“莫让儿子在中间为难”,他不是怕陈氏跟温嬷嬷跟陈氏相处不好,而是怕因此陈氏与小小生了嫌隙吧?</p>
儿子这方面的变化赵明礼还是很高兴的。自己为什么在官场混不下去,他自己心中有数,但是性格这个东西,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年少之时太过木讷,只凭着一腔热血傻呆呆地做事,不够圆滑,这才丢了成都的差事。后来点到松滋做主簿,他已经尽量去改变自己,没想到还是跟新来的司马大人处不好关系,严格来说,也是手段不够圆滑老道罢了。</p>
如今儿子即将赴任,他有心想要指点儿子两句,但是想起自己那并不成功的仕途经历,对着身为当朝探花的儿子莫名就觉得身子低了几分,哪里敢指点什么?这个大儿子跟自己性子太像,拗直太过,不知变通。没想到如今成了婚,就跟开了窍一般,也晓得说话委婉,留些余地了。</p>
所以赵明礼并没有觉得被儿子当做枪使的感觉,而是由衷地高兴起来。连连拍着儿子的肩膀称赞道:“好孩子,长进了。”</p>
天赐以为赵明礼说的是他在中间替小小转圜的事情,不禁有些红脸。但是一想到还赖着没走的祖母和婶娘,对比母亲这些天越来越黑的脸色,也觉得赵明礼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有些不作为。得了父亲的夸赞,忍不住便问道:“眼看这白日越来越短,不知道婶娘和祖母准备何时动身返乡?”</p>
他跟小小也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两人对小李氏和赵李氏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若是一定要留。就只留赵李氏,毕竟她年岁大了,行动又不方便,留下来顶多是派人伺候一下,多一碗饭罢了。但是小李氏则绝对不能留,往年赵明礼已经帮了老三家不少,可是小李氏明显有些得寸进尺了,若是还想留下这门亲戚走动,就绝对不能将他们留下来。</p>
赵明礼还没将这个问题扯清楚,他也看得明白。老三话虽说得好,但是实际上做主的却是小李氏,小李氏不肯走。总不能真拿了棒子撵人出去。赵李氏就更是别提了,今日一早就打翻了送去的早餐,说是做的太过难吃,把闻讯赶过去的陈氏一顿臭骂。他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三个儿媳妇里头。自己老娘就是不待见陈氏呢?</p>
这些后宅女人的事情,他一个爷们儿怎么处理?自然是含糊回答儿子道:“这个不用你操心,只管把你自己要用的东西打点好就是。江南水乡潮湿,此去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离家又远。莫要让你母亲担心就是了。”</p>
说到这儿也就没啥好说的了,天赐行礼退下,掩门时听见里头父亲传来悠悠的叹息声。如一股青烟似的,瞬间就消失在了空气里。</p>
初听说小小身边的温嬷嬷要过来服侍自己,陈氏还是挺高兴的。她知道温嬷嬷是哪个,当日对着香案三跪九叩地行大礼,可让她累了个半死。想到如今要到自己手底下当差,陈氏忍不住就翘起了嘴角。</p>
赵明礼冷冷哼了一声道:“你也莫要笑。我是听说这位温嬷嬷原来是宫里专门教导规矩礼仪的掌事嬷嬷,到了年纪之后京里的豪门大户都是争相请她给自家的女孩儿教导规矩,想来她是有几分真材实料的。如今咱们家天赐中了探花,又尚了郡主,身份不同以往,你那些小家子气都给我收起来,好生听温嬷嬷的教导,多从她手里学点东西,不要再在外头丢我的脸面!”</p>
合着不是给她使唤,而是来使唤她的?陈氏涨红了脸,争辩道:“老爷这话从何说起?妾身本来出门就少,哪里丢了您的脸面?再者说了,不过一个下人,能用便用罢了,难道还要妾身将她供起来不成?”</p>
赵明礼想起上次被人耻笑的事情,就忍不住发了脾气:“没丢我的脸面?那是哪个?居然将府尊大人的回礼与一个照磨的回礼搞混?将李员外家送来的礼品送给郑大人?”</p>
陈氏声音一下子小了起来:“那不是那几日大家送来的贺礼多,妾身一忙,就弄混了么?又不是故意而为。”</p>
赵明礼闭眼摇头:“夫人,你且记着,我们家今时不同往日,来往的是些什么人,该如何送礼应酬,都是有一套规矩的。以前不提,是没人瞧得起咱们家,这往后若是再出了失礼的事情,人家不会说你这个女主人如何不称职,只会说天赐没有家教,你懂么?”</p>
陈氏还在强辩:“哪里有这么严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