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郎世龙和众百姓的摒气宁声地等着那衣着华丽器宇轩昂的汉子开口。</p>
那人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当下一开口便语惊四座,说道:“那谢千秋已经叛变了!”</p>
坐在府衙前厅里头的谢千秋听了,当下浑身一颤,像是一道闪电硬生生地劈在了身上,将他怔在原地说不出半句话来。放在膝盖上的手不禁有些微微地发颤,一颗心悬在了嗓子眼上。虽然在心底里,郎世龙还是抱着最后的侥幸,可是,还是免不了有种不祥的感觉越来越浓烈,浓烈到让他有些坐卧不宁。</p>
</p>
“何以说谢千秋叛变了?我告诉众位,谢千秋带着三千蒲城的兵马说是去收复下邽城,可是,与绿林军交手不久,那随行的马鸿菲将军战死,而他却被绿林军生擒!过不得多久,早则今夜,晚则明早,必然会带着兵马回到蒲城来,寻着借口将城门骗开了,大肆屠城,然后献了下蒲城给绿林军做投名状,然后就此倒戈!”那人说道。</p>
“那可怎么办?怎么办!”百姓们一听那守城的马鸿菲将军战死了,而谢千秋却也倒戈绿林军,要来屠城,这如何不让那些百姓们着急,当下便都躁动起来,朝着这边汇集的百姓越来越多起来,众人都像是看到了末日一样,悲哀之极,有些妇人都开始抱着自己的孩子隐隐抽泣起来。</p>
“那谢千秋必然也曾是大宋的官,他不会大举强行攻城,必然会埋伏在下蒲城附近,等待着城门打开的机会,然后迅疾骗开城门杀进来。”那人说道:“郎大人便是知道他的阴谋,所以才不让乡亲们出城,这都是为大家的性命安全做考虑。若是此刻出去,非但逃不了性命,反而会被谢千秋抓了绑起来,让后押着大家做肉盾来攻城,而那时候,郎大人为了守护下蒲城的众多百姓,哪里还能顾及众位的性命,必然是同谢千秋的叛军一起射杀在城下的。”</p>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也没有人嚷着要开城门了。一个个唉声叹气,都不知道现在是该束手就擒,还是有什么可以做为。</p>
此刻坐在前厅里的郎世龙听那人说的峰回路转,心里也跟着一悲一喜,悲的是他听得那人说得头头是道,完全已经分不清真真假假,而喜得是,在他的引导下,百姓们都不再嚷嚷着要开城门了。</p>
那人又说道:“今日蒲城里,我们大家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躲不过,谁也逃不了,若是让那谢千秋攻进来,都是满门一死,现在大家只有拧成一股绳,与下蒲城共存亡!不过大家也勿要忧心,虽然局面不容乐观,但是,我们有郎大人,而我们郎大人已有妙计在身,诸位放心回家去便是,静等郎大人击退绿林军!”</p>
百姓听他说道这里,安静地没有一点声音,就连那要下葬的出殡的人家也都沉默下来,既没有人再叫嚷要开城门,却也没有人散开的痕迹。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声音从人群里冒了出来:“当官的说得自然好听,说不得便是稳住了我等,自己好偷偷开溜!”</p>
那人听了,笑了道:“你既然这般说了,倒也在理,孰人还这般想?”</p>
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两个胆大的举起手来应了,之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应,纷纷说自己也是这般想,后来便呼声一片一片地都是对官府的不信任,生怕郎世龙趁着夜色卷了铺盖逃了。</p>
那人笑着道:“郎大人费尽心机地守着这座城,你们却要死缠烂打地‘守’住郎大人,既然这般说来,我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注意,谢千秋带了三千兵马出城,城内兵力空虚,诸位与其在这里,何不都到城头上去,帮助官兵把守住了四面的城头,既保护了自己的家园,也又能防止郎大人一拍屁股逃了。如何?”</p>
众人没有说话。</p>
那人说道:“方才还我看诸位都挺有逐渐骨气的,怎地现在却都不出声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每家出庄丁一名,不愿出力买卖的,也可以,拿出五十两银子来抵,这银子自然是充为军费,出人的有安家费,若是战死了,会拿两份,郎大人不会对不住众位的,谁去?”</p>
百姓中的年轻人相互看看,便有人零零散散地说道:“我去!”</p>
“我也去!”</p>
“算我一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