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在东海岸引发了热潮,纽约的中产阶级和精英们已经把戴手表看做是潮流。
特别是专题访谈,杰米和巴雷特通过润色文章的方式,把黄鹏看做是天才少年,并强调了其创业才能和发明才能。
人们看到后纷纷惊叹不已。
就连寻常不看报的人,也因为这件事情纷纷购买报纸,生怕错过了时代潮流。
其他的纸媒体知道后,纷纷请求采访黄鹏,不过都被黄鹏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还不是曝光的时候。
要是把时间都用在应对媒体上,他可就没时间管理工厂、抓产品了。
但是别的报纸都不傻,你不让我采访,我还不能无中生有,创造新闻?
于是他们根据想象和传闻,写出了一条条不存在的采访:
《纽约新闻》:震惊世界的少年天才,手表的设计师竟然只有12岁!
《世界报》:加州奇才,堪比爱迪生的孩子。
尽管《纽约时报》淡化,黄鹏的华夏人背景到底还是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亚特兰大宪法报》:你敢相信手表来自一个华夏少年吗?
《华盛顿邮报》:也许《排华法案》是错误的,它险些扼杀杰出的人。
《圣路易邮报》:爱迪生也许要担心了,来自华夏的少年将要顶替之!
……
为了应对不同层次人的需要,黄鹏召集了有想法的老师傅,准备研发开天-002号、003号等等。
他深居简出,加州的报纸和狗仔队都逮不到他的身影。
再加上当时彩色照片尚未发明,杰米给黄鹏拍的是黑白照,人们无法从大街上认出来黄鹏。
这样做,黄鹏的媒体形象,无形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天才少年是否有什么秘密,故隐而不见。
又有人猜测,黄鹏只是炒作出来的一个角色,并没有这个人存在。
更有人说,黄鹏是工厂的代言人,背后另有高人设计,借用一个12岁孩子的名声,是为了标新立异罢了。
总之,种种传闻,黄鹏都一笑了之。
此时,远在新泽西州的门洛帕克实验室,一名55岁,头发已近花白的中年人拿起了报纸。
当他看到报纸上纷纷赞扬黄鹏,并且将他比作新时代的爱迪生的时候,此人不屑地冷笑了一声。
诚然,媒体为了热度,有夸大的嫌疑。
但是到了中年人这儿,他是一点也看不上黄鹏的发明。
在他面前的小桌子上,就有一块手表。
“这点小发明,和我的比起来,简直就是萤火与太阳。”
说完,他把报纸扔进了垃圾篓。
他就是托马斯·爱迪生。
自从《纽约时报》的专题报道发出以后,黄鹏每天都能听到提示音:
“叮咚,恭喜您获得声望,声望+1!”
“叮咚,恭喜您获得声望,声望+1!”
“叮咚,恭喜您获得声望,声望+1!”
……
黄鹏抱着头说:“好烦啊,赶紧关掉提示音。”
系统乖乖听话,关掉了提示语音。
不过黄鹏只要想看,在头脑内呼出面板,还是能看到声望的数值。
这个数值一直提升到600多,才逐渐停下来。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上出现的一篇小说,同样吸引人的关注。
“送报了,送报了!”
大街上的报童,喊得格外起劲。
因为《纽时》给了他们一定的销售提成。
不过最近的报童都希望能多少留下一两张报纸,他们自己也想看。
因为最近,报纸上在连载一篇长篇奇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