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古人会说,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p>
这首诗,是出自陆游的《金错刀行》。军部的军令,已经下发到每一个庄户,抽调十六岁以上家中兄弟姐妹颇多的男丁入伍,所以,朝廷征兵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无他,如今天下太平民丰物富,圣上准备对辽东作战,支持老李决定的人呼声很高,支持这场战争的人也很多,的确是应该将军队拉出去磨练一番,否则就成了吃空饷不打仗的军队。</p>
历来民风彪悍,习武盛行的关中,都是盛产优秀军人的摇篮,军部征兵的军令贴出来,家家户户条件满足又有报国之心的青年,立刻踊跃地跳出来报名。建功立业和光宗耀祖,迫使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希望通过投效军旅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兵车行的尘埃满天哭声满天。</p>
玉山脚下的庄户上爆杆声和走哭送人声交织一起,庄户上年轻力壮的青年,已经踊跃地加入了军队,并且穿上了简单的藤甲手持粗劣的兵器在军官的带领下准备开拔远方,家中的兄弟姐妹爹娘婶婶提着煮熟的鸡蛋烙好的饼子,跟着一群新兵蛋子组成的小分队跑了很远,庄户上最老的老人被人搀扶着,看着这群庄上的小伙子出征,老人小孩一齐落泪,叮嘱最多的便是张三照顾好李四,王二一定要多杀几个人,你们都早日归来。</p>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头已白。</p>
这句话用来形容此刻的境况,实在颇有几分应景。</p>
玉山脚下的热闹,直接让书院不少学生偷偷逃课下山看儿郎从军行,书院的学生,成了年的老油条没多少,大多不在征兵之列,所以,书院的学生,都跑下山感受这番闻者伤心的离殇之痛。</p>
军令下发,的确是让不少家庭出现鸡飞狗跳,哭喊厮打,甚至一家老小以死相逼不允许家里男人人上战场的情况。当然,这也只是出现在富贵之家,因为他们知道,富贵得来不易,完全是用生命换来的,太平盛世,就享受着祖先的福荫,后辈子弟就不要再拿起刀上战场了,开国之功,功大于天,就是世世代代啃老也足够。和贫苦农家的孩子想着建功立业不同,这些富贵之家的人,只知道兵祸之痛,他们承受不了,他们更不愿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所以,在长安城的贵族见,上演着一幕幕闹剧,大抵都是不想让家里的男人出去打仗。</p>
“韫儿,婉儿,你们两人就不用担心为夫去辽东会有啥三长两短,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我就回来了,用不着准备太多的东西,为夫不上战场,只是搞搞后勤。”</p>
怕大着肚子的谢韫,和从长安飞奔到玉山的公孙婉累坏了身子,她们倒是不愁辛苦地给陈华准备秋天和过冬的衣服,擦亮出征的铠甲,系好佩戴的宝剑,二女认真合作的样子,还真让陈华想到一句话,古代的女人和女人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嫉妒心去憎恨对方霸占同一个男人,尤其是这个男人还要出去为了整个家厮杀的时候,女人就更加卖力地想要合起火来,将男人出行的一切收拾的妥妥当当。</p>
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大抵都把自己当成贤内助。</p>
古代男人幸福啊,不管娶多少女人,总之,每个女人对他都是死心塌地。</p>
不管陈华说多少遍,他此去辽东,百分百安全,保证平安归来,但二女都有千百个不放心,战场上杀来杀去,一个不小心,缺胳膊断腿儿,人是活下来了,可这后半生就不好过了。若是有个万一,人交代在辽东地上,尸骨都收不回来,那才叫可悲,家里人连立个墓碑的希望都空了。</p>
“娘亲大人已经给爹叮嘱了千百遍,妾身也让小德子多多看着姐夫,程处默和尉迟宝林那两人,待会儿也要过去交代,毕竟是自家兄弟,上了战场,肯定要背贴背齐心协力大家才能一起平安回来,谁折了,谁残了,都是坏事儿。啊,呸呸呸,瞧我这嘴儿,菩萨保佑,佛祖保佑,我相公一定能平安回来,爹爹,小德子,程处默小宝林他们都能回来,妾身今日开始就每天去寺庙上香捐点香油钱。”</p>
嘴里面还咬着线头,认真缝补着一件秋衣的公孙婉,低着头,含糊地说着。能看得出公孙婉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是压着自己不哭出声来,怕不吉利,瘦弱的肩头微微抖动。小身躯需要多大的忍耐,才能让她连眼泪都吞下,然后偷偷地找个没人的地儿哭。</p>
陈华心痛了,知道公孙婉曾经是受过兵祸之痛的人,她那本来就脆弱的内心,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受这种折磨。</p>
“婉儿。”轻唤了一声:“我不会丢下你和二丫的。还有韫儿,你们三人,都是我心中牵挂的人,我走之后,家里的事你就要多多操持着。”双手扶着公孙婉的肩膀,将她慢慢地往怀里揽入怀中。丈夫即将出征的时候,多余的话,只会徒增伤耳,唯有相濡以沫的拥抱,才能让彼此都放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