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打吃了亏也就罢了,关键是要知道为什么会挨打吃亏。苏军这一次莫名其妙的就丢掉了苏呼米,他们根本就不能总结出来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没有防范好德军。他们的部队没有一种很好的传统,那即是良好的战后总结。在这一上很注重统计的美国人做得很好,很多时候他们做的仅次于承袭了德军优秀传统的大德意志师。美军的做法大体可以归纳为用数据话,他们把一些战场数据统计的很细致。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往往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与之相比,德军的方法要科学得多,也细致的多。</p>
在白起建设德军的构想中,他把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很好的想到了。他知道为什么手中没什么决定xìng武器的志愿军会打败装备战局绝对优势的美国人,他知道为什么萨达姆的军队会败得那样的惨。在他的眼里面,一支不会学习的军队是不能称为强大的,而一支善于学习的军队必定是一个善于总结的良好组织。在这方面白起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的部队,那就是由北非战场上那一群给了隆美尔极大帮助的“西多姆连”发展而来的战术分析组。www.doulaidu.com</p>
这是一个专门收集战场数据的工作组。他们的任务是把看起来很多不相关的事情有机的串联起来,最终从一些细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到部队需要的情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高智商的jīng英分子,都是善于情报分析的好手。德国人之中从来不缺乏擅长逻辑分析的jīng英。白起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逐步提高部队的情报分析意识,把整支部队建立成为高度专业化的善战之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德军在情报战中才得以一直稳稳的领先。</p>
在苏军当中很明显这样的工作有些滞后,即便是战争中他们吃的亏最大,得到的教训也最惨痛。毛子的粗糙决定了他们只注重抓住那些具备决定xìng力量的因素,其余的都懒得去考虑。他们没想过很多时候自己这边人数占优却总是被各个击破。战场上信息不畅导致了很多时候他们各自为战,反而被少数敌人通过及时的战场信息共享钻了空子。这样的战例在坦克战中表现的最明显。没有安装无线电的苏军坦克往往被德军伏击,在损失惨重之后不得不退回去。这一切只是因为不能互相沟通而已。</p>
这样的情况会改变,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傻瓜。何况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他们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自打彼得大帝唤醒了这个民族以来,他们一直在扩张。虽然他们没有德国人那样强大的爆发力,但他们独步天下的强劲韧xìng却是埋葬伟大人物的不二法宝!</p>
苏军这个工作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们没有特别关注罢了。传承这个好习惯的是他们军队中的老兵们。在残酷的战斗中不死就成了老兵,一个能生存半年的老兵那是很厉害的,为了活下去他们学会了在战斗之后仔细的总结。他们的学习能力是被逼出来的,是用战友的鲜血浇灌出来的!这样的学习能力比德国人的逻辑分析跟更管用,也更贴合实际。但可悲的是这些很实用的经验还没有得到重视,苏军的新兵们还没有见识过残酷的战斗,很多很好的战术都没有体验过。因此,德军有一段时间可以保持战术上的优势。</p>
一步落后往往步步落后,苏军本来有机会赶上来的。不幸的是他们的对手没有犯错误,反而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个原因是就是白起,就像是眼下白起发挥的作用一样。一个领袖人物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现在白起做出的动作就是能够决定高加索命运的关键一步。</p>
他去了土耳其,跟土耳其总理相谈甚欢。他详细的给土耳其人介绍了德军是怎样攻击苏毛子的。他一也不怕着些堪称绝密的情报泄露出去。在苏呼米之战中立下了大功的伞兵部队才是他心头的秘密。通过他绘声绘sè的描述,土耳其人看到了德军对细节的把握,他们听得出来这是一次jīng细分工与傻大笨粗之间的较量。分工明确,权责分明的德军进攻机构臃肿,行动缓慢的苏军,用一个经典的以快打慢获得了战斗的胜利。</p>
白起滔滔不绝的描述吸引了主人们的注意力,他们不知不觉的被白起牵引着思路,仿佛回到了那一次战役之中……他们明白了,德国元首的用意。在这次战役中,德军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穿针引线。如果,苏军苦心经营的外高加索防线是一条千里长堤的话,那么德军负责做到的就是在这一条长堤上凿开一个口子。之后,这条长堤防范的土耳其洪水就会顺着这个口子猛烈的冲垮这条大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