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影响水滴形潜艇战略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的巨大弱点,一位德国的工程师提前历史上要到二战后期,那时德国已经差不多大势已去了。想出了给潜艇装上通气管的办法。</p>
这样一来,潜艇就可以在水下开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由通气管引入,产生的废气也由通气管排出,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就可以进行充电甚至直接用柴油机驱动在水下航行当然通气管状态下航速会慢一些,不但长距离航行时不会再因为频频上浮而影响航速,而且潜艇的隐蔽性较前也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虽然伸出水面的通气管和潜望镜一样能够被敌人的机载雷达发现,但所需的距离毕竟要近得多,实战中这种危险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了......</p>
胡卫东也是这才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外行,对现代潜艇只是一知半解,若非德国人主动说出来,没有实战的中国潜艇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个问题,果然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最大动力啊当然话说回来,二战时期的通气管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注1,中国将来一旦发现,很容易就能发明出来,若非如此,德国人也没那么好心。</p>
不过即使如此,胡卫东还是投桃报李地给德国人出了一个能够进一步增强潜艇隐蔽性的好主意,那就是在通气管顶端装一个无线电波的小型探测器,用它来专门接收厘米波或者毫米波,由于二战时期能够侦测到潜艇的雷达就这两个波段,而当时又还没有微波通讯,因此只要接收到这一波长范围的无线电波,就一定是来自于敌人的雷达。同时再将探测器设置成选定波长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只要强度超过一定值就会自动向艇内发出警报,就可以提前对敌人的雷达作出预警,而在敌人的飞机和反潜舰艇靠近之前就下潜隐蔽起来......</p>
</p>
注1:现代潜艇的就另当别论,因为各国的反潜能力远非二战时期可比,所以潜航深度要大得多才能相对安全,而且通气管也不敢伸出海面过多,其隐蔽性强度乃至监控曾经有中国潜艇因为海上风浪大导致海水灌进通气管令其自动关闭,而艇上发电机仍在运转,在极短的时间内消耗了大量氧气氧气消耗超过三分之一,艇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足以导致人体重度缺氧窒息了。,导致艇上官兵全体窒息,酿成重大海难的严重事故发生。都有更高的要求......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