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苏联的动员体制并非到此为止,隐形部队成为正规军后,他们自己的隐形部队军官班子也会迅速建立起来,使得苏联的兵力源源不绝。在不丢地盘的前提下,苏联能够一直维持超过1000万的军队规模,并将其中500多万投入一线的战斗,这是德国根本无法比拟的。</p>
综合这些因素,胡卫东认为如果德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苏军偷袭到了,很可能连一年都撑不过去就被横扫了,即使苏联像历史上那样被德国人先下手为强而吃了大亏,只要美国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给苏联,二战的结局也一样毫无悬念,区别只是盟国要为胜利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当然,这些估测都是排除了中国这个因素的前提下作出的......</p>
因此胡卫东认为,之前确定的疏远轴心国的策略必须作出一些调整,为了让二战打得更惨烈一点持续时间更长一点,中国必须想办法帮帮轴心国。当然,直接参战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将综合国力还很有限的中国拖入深渊......</p>
为了表明中国严守中立的态度,也为了避免给苏联干涉的借口,中国政府最终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将德国在华的武装人员统统赶了出去,但与此同时却又秘密与德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技术交换,与此前都是中国占便宜不同,这次中国政府并没有在价格上斤斤计较,胡卫东一分钱没要就将59式中型坦克的设计图交给了德国,以德国的工业基础,完全有能力将这款具有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坦克山寨出来,而能够在美苏先进坦克装备部队后继续保持德国坦克的性能优势。</p>
胡卫东给的59式设计图只是最初的型号,性能与后世的所谓59魔改根本没法相比,但在二战时期也绝对可以横着走了,堪比重坦的火力防御力和强于中坦的机动性可靠性结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无敌。而且胡卫东考虑到目前各队都大量装备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甚至坦克炮的炮弹也大多采用了反装甲能力超强并且受炮弹初速影响不大的破甲弹,而特地给59式的原型增加了格栅装甲可以理解成铁丝网的设计,这个设计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可以令聚能破甲原理的敌方弹药杀伤效率至少减半格栅装甲能够令破甲弹完全无效,但是它无法覆盖整个坦克,所以实战中也就能够令破甲弹毁伤坦克的效率减半,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并大大降低坦克被彻底摧毁无法修复和人员死亡的概率,并且对坦克性能的影响相当有限最大时速降低两三公里而已,实在是惠而不费......</p>
注1:当时苏联的很多新式装备性能并不比德国的差,但装备部队的数量还很有限,因此战争初期德军的武器装备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的新式武器虽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但因为前线急需的缘故而不得不降低质量以加快生产速度,结果苏军武器装备与德军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小,一段时间内反而进一步增大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