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核武皇帝> 第151章 慈禧死了,军座新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慈禧死了,军座新婚(2 / 2)

军座终于要结婚了。</p>

大家去年就估算宋彪和舒萱小姐要订亲,居然拖到了今年,真是让大家等了又等,可总还是很高兴,全军上下都恨不得一起去闹洞房。</p>

宋彪肯定是最高兴的那个人,正好最近除了光绪和慈禧之死外,总督府和军部都没有什么大事,他就安心给自己放了几天的假期,亲自在军部机关宿舍区挑选了一片空地用于修建一栋别墅,也来一个金屋藏娇。</p>

他亲自设计别墅,规模不需要太大,也不用太奢华,实用才是第一位的,羡慕舒萱小姐娘家那么多兄弟姐妹的同时,他在设计房屋的时候连婴儿房和奶妈、月嫂的房间都考虑在内,风格是很民国风的那一种东西合璧,简单笨拙的还像是机关楼,有非常大的院子,可以让孩子们在院子里安心的玩耍,晒太阳,晒尿布。</p>

他原先在总督府的宿舍区就比较大,现在的新别墅则更大,并且一次性就建有足够六个孩子居住的房间。</p>

宋彪倒不在乎是哪一种风格,他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设计,并且给军部直属工兵营下了一道铁命令,必须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完工。</p>

新婚一周年之际,他就打算搬迁到新房居住。</p>

结婚对宋彪这样的人来说,还真是没有任何压力,既不用做房奴,也不用做卡奴,更不用做车奴,作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舒萱小姐其实对物资上的要求很低,能住下两个人就行了,她自己都没有想过以后要生孩子之类的事,反倒是宋彪盘算的很仔细。</p>

就在宋彪忙于自己的婚事安排时,以及沉浸在这种即将组建家庭的快乐中时,清政府正在为新的宣统皇帝登基而忙碌着,还要同时安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p>

在此之前,清政府刚刚批准了《宪法大纲》,明文规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统永远世袭”。</p>

宋彪抽时间看过《宪法大纲》,他只能说满清皇室是脱了裤子放屁,你们能守住大清国的统治,自然是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你们要是守不住,那还谈这些屁事做什么。</p>

说真话,宋彪从来就没有见过比这群人更无知犯贱的。</p>

他都发展到这种水平了,满清皇室居然还在那里做白日梦,真以为他不敢造反是吧?满人也不想想,就他们手里那点可怜的兵力哪里够宋彪的东北新军塞牙缝的?</p>

话说,清政府手里还有所谓的兵力可言吗?</p>

1908年7月2日,宣统帝溥仪比预期早了半年继位,定明年为宣统元年,醇亲王載沣成了万人之上的摄政王,随即就开始着手对付袁世凯。</p>

曾几何时,那样风光的袁世凯也有今日。</p>

袁世凯和宋彪两个人的路差别很大,同时手握重兵,前者屈服于朝廷,主动让出兵权,以求自保,后者则动不动就给清政府玩点狠招,摆出一副“你再逼我,我就造反”的架势,欺软怕硬的清政府果然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p>

对付袁世凯,满清权贵们下手极其凶狠,恨不得立刻杀之,对付宋彪……他们只能一拖再拖,先以不激怒宋彪为原则。</p>

在宋彪被赐封为一等安远敬毅公,赐正蟒方补、紫缰、皮条,加授三眼花翎,封东阁大学士,留在东三省兼任东三省总督兼东北通商大臣之时,袁世凯心里是何等的痛苦。</p>

可惜,宋彪不能帮袁世凯。</p>

7月15日,載沣不顾军机大臣张之洞和直隶总督荫昌等人的劝说,执意命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在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后,宋彪秘密给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劝说袁世凯不要回原籍,尽可能想办法去天津,秘密乘船到大连。</p>

宋彪承诺,只要袁世凯到了天津租界,他就能保护袁世凯到东三省避祸。</p>

袁世凯谢绝了宋彪的好意,执意遵从載沣的命令开缺回籍养老。</p>

袁世凯就这么走了,暂时从中国政治和军事的舞台上消失,在收到袁世凯回电的那一刻,宋彪也忍不住的回想起青木宣纯第一次将袁世凯手书带给他的那些旧事。</p>

袁世凯最初赠送的那一对黄金虎符还摆设在宋彪的书房里,作为一对装饰品静静的摆放在书架上,闪闪发光,送礼的人却已暗淡晦然。</p>

都说袁世凯精明能干,宋彪也这么觉得,可他还是觉得袁世凯毕竟是旧官僚出身,和曾国藩一样,都撕不下最后的那一张脸。</p>

其实这些人的心肠只要狠一点,别那么要脸,满清朝廷早就毁了。</p>

有人说袁世凯就是东北王宋彪的前车之鉴,满人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英明神武的摄政王載沣下一个要处理的就是东三省总督宋彪,可宋彪满不在乎,别看他正在忙着自己的婚事,只要載沣有一丁点敢动手的意思,他立刻就能回过头打的爱新觉罗断子绝孙。</p>

此事早已绝无悬念,就满人自己还以为胜负在五五之间,话说如今真有点清醒的大约也就是載沣、荫昌,还有新政考察团中那些随团来访的满人,或许连他们也未必很清醒。</p>

袁世凯一走,张之洞在京师里也因为和載沣意见不合而沦为附庸,大清帝国的政局基本上就成了关内、关外由載沣、宋彪二人分割的局面。</p>

就在載沣着手批准各省筹办咨议局之时,宋彪继续加强东三省的中央集权,对于筹办咨议局之事,宋彪只当是載沣放了个屁。</p>

满清权贵此时对地方各省的军政事务早已丧失了控制权,设立咨议局分刮各地督抚之权,这当然是正合满清权贵们的心意,所以,严令各省兴办咨议局并不代表满人真想大改革,否则后面也不会搞出一个满人内阁,乘机将汉人大臣排除殆尽,自以为又能借着各地立宪派的运动大潮乘机夺回失去已久的朝政大权。</p>

真是扯淡的一群人,根本不懂得掂量自己的实力,还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时的美梦里,这样的人在老舍的《茶馆》里有着太多描述,动不动就那一句“乾隆爷的时候,他这可都是死罪,我祖爷爷那一辈份上……”。</p>

宋彪根本就没有在东三省搞咨议局的想法,他搞他的总督府和新政局、调研局,并且乘着袁世凯的下台大肆从袁世凯的麾下大量邀请人才到东三省工作。</p>

宋彪推行他自己的新政,根本不理财清政府的那一套,他在奉天政法学院的基础上开办东北政法大学,公开面向全国招考东三省各地乡镇长,考试合格之后,在东北政法大学参加为期一年的行政进修培训,课业结束考核,按成绩委派至各地出任乡镇长。</p>

东三省所有知府、知县,一概要轮换参加东北政法大学的行政进修班,课业合格才能继续回任原职,利用这一手,宋彪打算在两年之内将各地知府都淘汰一遍。</p>

1908年的7月之后的中国注定进入了一场新的风暴,大清帝国在关内折腾着,載沣卯足劲想要追赶宋彪的步伐,加紧在各地催促督办新政,开设新学堂,置办新工厂,办理新银行,还要投入大量经费置办新军,宋彪在关东折腾着,双方像是较着劲的各走一条路。</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