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重生香港做大亨> 第三十六章 周记、安踏和以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周记、安踏和以纯(1 / 2)

 机械专业毕业的周兴盛,对于机械、模具这一块还算是比较了解,虽然依然有n多的东西他都是不懂的,甚至于听都没有听说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这一方面大势上的判断。</p>

整个中国范围。</p>

香港这块地方,弹丸之地,加上周边地理环境的问题,重工业、甚至于机械行业在这里都没有多少发展的土壤,所以不提也罢。多数是贸易、金融、地产、船运方面,以前还有制衣、玩具、电子、食品这些大规模的厂子,不过随着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的拔高,生产成本的上升,这些厂都渐渐的牵了出去,跑去了马来、印尼、泰国这些地方。</p>

台、湾,gm党退守之后,带去了大量的人才和美式器械,所以相对来说,在起点上就高了。加上政治方面的因素,在重工业、机械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其它的不说,就说一件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后世,珠三角,不,应该说整个中国范围内,投资建机械厂、模具厂的,多半是台、湾人,从事这方面技术以及管理的人才相当之多。</p>

当然,要说有哪些出名的,周兴盛又没有在台、湾呆过,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所知道的,五个指头数得过来,最出名的就是鸿海精密了。</p>

至于内地,大部分都是后起之秀,现在应该的大部分下海经商的人都是冲着贸易去的。至少也得等到92、93之后才渐渐进入,97、98年才会有一个高峰期。再之后的二十一世纪,2000年之后,是互联网以及汽车工业开始兴起的时候,国民大部分都冲着这两个上面去了,高峰回落。</p>

当然,这些只是民营企业罢了,国营企业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它们始终如一。</p>

总体来说,机械、模具这一块,中国自己的力量非常的弱小。</p>

民营企业如是,国营企业同样如是,只是国营企业有着国家的力量存在,还是有着自己的技术底子,所以还能抗衡一二。</p>

而说起这两个行业,周兴盛再怎么不情愿,也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的水平离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p>

从设计、原料、加工技术、加工软硬件环境,到最后的产品出来,无论是机械还是模具,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都和世界有着差距。</p>

设计,这不用说了,全都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本身就是徒弟。有的地方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设计有好的创意不行,还得有好的工具。简单的一个设计软件,看看全中国,哪一家不是国外研发的?</p>

对。你可以说我可以手画,但是,坑爹啊,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现在是讲究效率的年代!</p>

等你手画出来。我产品都加工出来了,还比个屁啊?</p>

还要不要成本了?还要不要盈利了?还要不要进步了?还要不要生存了?</p>

机械都要数控化,这是现代社会的趋势。未来甚至出现智能化,彻底将人类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最大的解放生产力。还靠过去那一套?永远别想跟得上时代,最后落后挨打,误人误国,遗祸子孙!</p>

最普遍的一个设计软件cad,别看简单,但是机械、模具,乃至于广告、美术、制衣、外貌结算等等等等,它全都可以通用,万金油似的,应该是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一个设计软件了。而这款设计软件哪个国家发明的?是美国。</p>

后来中国也出了不少本土的cad,又是“自主研发”,又是“创新型技术”神马的,其实都是吹的,拾人牙慧而已。</p>

另外的,proe、ug、solidwork、3ds max、cimatron、mastercam等等软件,不是美国的,就是德国的、法国的、加拿大的,甚至弹丸小国以色列的。</p>

中国?它是哪根葱?</p>

接着说原材料,这个就更坑爹了。</p>

机械、模具这些行业,统一来说都是机械行业,原料自然就是钢铁了。</p>

别看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都是一般性的钢铁,搞搞基建还行,做精密的机械就力有不逮了。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钢铁,甚至是性能极其特殊的钢铁,中国的确也能够大批量生产,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又要但是一下,能生产和被接受是两个概念,中国的确能够生产,不然也搞不了载人航天了,只是在和国外的同类型钢铁相比,输在了价格上。</p>

一吨钢材,国外的这个价,中国的就要比这个价高。</p>

如此一来,在中国市场上,国外的特种钢材自然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将中国钢材打得一败涂地。</p>

就周兴盛所知,在中国的特种钢材市场,市场份额最大的应该是日本,其次是德国、瑞典。</p>

这种情况在模具行业更甚,硬度要求比较高的钢材,一般都是采用日本“s”、“d”开头的钢材,“skd11”、“skd61”、“dc53”这些。另外还有就是德国以数字开头的钢材,“718”、“8407”这些。中国当然也有同类型的,像“铬12”这些,不过很少会用,非常多的客户一开口就是得日本的或者德国的钢材,稍有不对还会拿了去做质检,发现是中国的产品立即退货。</p>

能够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吗?</p>

接着说加工,分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技术问题三个方面。</p>

技术问题不用说,这个是可以试验累积经验,并不一定就比国外水平差。</p>

软件问题也不用说,但凡涉及到软件问题的,甭管是设计软件、加工软件、渲染软件,还是其它行业的文本软件、应用软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国外比中国强。再争执也是于事无补,因为这是事实,谁让计算机都是以欧美文化而发明的呢。</p>

唯一要说的是硬件环境。也就是机床的问题。</p>

额,这个就更要命了,比原料的问题还要更要命。</p>

原料的问题,至少中国本身还可以生产,断了外贸,还有中国自产钢材可以选择。</p>

但是机床的问题,不管你断不断外贸,在高端机床方面,如果缺少了,高精尖的东西中国就是自行生产不出来。因为中国没那种机床。欧美等国在这个方面,可是不遗余力的禁运,甚至比高端武器的禁运还要严格。</p>

现在不比建国初期,没有机械,连生产一部车都要手工钣金;生产一个精密度极高的零件,也要超级大师傅修磨个几天几夜。</p>

现在是行不通的,因为速度太慢了。</p>

除此之外,就算是在普通机床方面,中国也是大大的落后。</p>

那些个全手动的机床就不说了。技术含量不高、精度也不高,所以没有谁比谁差。难关就在数控机床、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机床上。在模具这一块,在中国内地,随便去哪个公司看一下。不论是民营、国营、还是合资,数控机床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不是台、湾就是日本,要么就是德国。哪个精密部位的零件坏了。在中国还买不到,得从台、湾或者日本、德国空运过来。</p>

也有国产的数控机床,大部分从事机械行业的国企都能生产;也有不少公司都购买的国产。但是市场份额极少。</p>

令周兴盛最无语的是,就算是国产机床,但数控的大脑“计算机控制系统”却清一色国外的牌子。</p>

日本的三菱、法兰克,德国的西门子、海德汉这些。</p>

数控机床,全称“puter numerical trol machiools”。看第一个英文单词就知道了,这是计算机控制的机床。“numerical”是“数字的”,“trol”是“控制”,“mae”是“机器”,“tools”是“工具”,可翻译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p>

</p>

一部分是机器,一部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p>

操作员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面板输入指令,从而控制机器运转加工产品。</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