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故事是怎么流传到魔都音乐学院的,又是怎么在学生之间发酵的,陈知行并不清楚。</p>
毕竟民乐只是个小圈子,通过民乐的圈子来推广实在是太慢了。</p>
在曲子正式发布之前,他也没想着这个故事在曲艺研究院那边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p>
所以在等琴心看过这个故事之后,他就直接把故事发布在了自己的微薄上面。</p>
“最近听了一首曲子,随手写了这个故事,请大家看一看。至于曲子是什么就暂时先不说了,你们可以猜一猜。”</p>
</p>
他并没有直接说这是自己根据梁祝写的故事,而是用这样一种委婉的方式推动了这个故事的传播。</p>
这样的话在梁祝的曲子出来之后,说不定会有人自觉地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这可比提前说出来更有意思多了,而且粉丝们也会对曲子更加地印象深刻。</p>
毕竟自己推理出来的总是比别人直接告诉自己的更容易记住。</p>
等故事发出去之后,大部分的粉丝们都只是对故事本身发表了评论,对于陈知行提到的那首曲子根本没什么兴趣。因为可以猜测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p>
“来了来了,花生瓜子已经准备好了,这就看小故事。”</p>
“很致郁的小故事……我为什么要在晚上点开这个故事,口水忍不住地从眼睛里流出来了。”</p>
“哭了。本来以为是爱情小故事的,没想到看完之后这么难受。”</p>
“相比起梁山伯和祝英台来说,现在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虽然家里人对我们的另一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最后总是会依据我们的意愿,不至于像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只有化蝶之后才能在一起。”</p>
“马文才真的苟啊,人家小情侣好好的为什么他要插一脚。”</p>
“深更半夜的网抑云没有伤害到我,但是这个故事可以,我emo了。”</p>
因为陈知行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本土化的一些改造,又增添了一些细节,所以这个故事的感染里更强了一些。</p>
很多第一次看到的人被这个小故事给治愈到了。</p>
但也有不少人在看完故事之后对陈知行所说的曲子有了兴趣。</p>
“实在是猜不到啊,博主说的曲子是哪一首啊。能不能给点提示,不然要猜到什么时候去了。”</p>
“对啊,曲子在哪里听啊?”</p>
“魔都音乐学院在读学生,这个故事刚才上课的时候听我们学校的民乐老师说过,好像是一首民乐曲的背景故事,没想到是知行写的,点赞。”</p>
“真的吗,现在还有人听民乐?”</p>
“民乐,那去问琴心啊,我现在就去她微博底下留言。”</p>
“同去同去。”</p>
“……”</p>
陈知行和琴心本身的粉丝就不少,再加上姜迪等人看到以后还给他点了赞,所以故事传播的故事非常快。</p>
其中就有一部分听说了这个故事的魔都音乐学院的学生们看到了。</p>
而除了他们以外,曲艺研究院这边也有不少的人在围观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