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学艺有成,也未必就不能反过来保护清风寨,至少有了这五封推荐信,陈和绝对不会太过为难他们,当然犯了事那就另外再说了,五州律法极其严格,什么背景都不好使。
给他们写好推荐信,车队加速离开,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停留,让周枍堂和楼秀在那边等着也不好,不过他们仍旧有自己的想法,开始讨论起来。
“我们可以给这些十二州学子一个机会,陈和不是要建立高中吗,教师人选他心里有数,这学生人选可就不一定了,难不成还要等人考试?”韦明道。
戴着眼镜的教授不同意这个说法:“人选他未必就没想法,我们推荐几个人也就罢了,多了那是越俎代庖。再说了,花城大学刚开那会不一样没学生,都是慢慢考进来的。”
“南京高中又不是花城大学,学术能力重要,影响力也同样重要,难不成还要让它走我们的老路。别忘了,我们不少人也是出身十二州,就不能给十二州学子一个机会吗,能快一些就快一些,又何必搞得冷冷清清的,非要等人入学?”韦明教授说道。
他们也不是争吵,就是正常讨论,只有在学术领域上他们才会争吵,看法不同,谁也无法说服谁的话可能就会吵得面红耳赤。
花城大学的确有不少人出身十二州,毕竟在原来的大周,中心是南京城,大部分学者也都待在南京城,没因为他们不管学什么,基本上无法脱离诸子百家的范畴。
诸子百家又是治世学说,那自然就得待在南京城了,天子脚下嘛!
不过五州富庶,宁王是边境战王,大周也很少插手五州的内务,所以也有不少学者待在五州想要大展拳脚。
这些本身就待在五州的学者,尤其是那些世世代代都待在五州的,哪怕能力不算很出色也会得到重要,这就是政审的重要性,这些人对周枍堂来说就是自己人,前提是他们认同自己。
韦明这些教授大部分都是十二州出身,之所以让他们来,多少也有点让他们出来走走看看,回家乡看看的意思,学术研究做得多了,回家乡放松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不用担心他们在家乡流连忘返这些教授的家人基本都在五州,这也是必要措施。
别的不说,就说生活环境,就是让他们来十二州生活他们也是不乐意的,啥都没有还不得无聊死,没人交流,没实验设备,顶多就是个落叶归根,在死之前他们都不会想留在家乡的。
“我觉得韦教授说的也有点道理,往后我们肯定要扶持十二州跟景唐北魏比一比的,加速发展也没什么不好。依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把消息放出去,让十二州的学子们可以来我们这里考校学问,取九十五人写推荐信。偌大的十二州,总不至于连九十五个有资格的人都找不到出来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没什么好看的了,我们做完测试就走。”李庆提议道。
“这个可以,算上那五人正好凑齐一百人,我们写封信跟陈和说一声就好。”
“如此一来也能看看十二州的学术水平,说不定还能找到些天才带回五州也说不定。”
他们可不觉得这是在挖墙脚,真有这种天才放在十二州学习纯属浪费,光阴可是非常值钱的,只是很多人对此并没有一个概念而已。
他们要的名额也不多,就给一百个人写封推荐信,他们亲自出面考校学问,跟陈和自己成立一个南京第一高中影响力完全不是一个级数。
很多人未必会给这个面子,也未必愿意拉下老脸去南京第一高中做一个入学测试,要是个名家什么的,还考不进去,那这个脸面岂不是丢大发了。
来找花城大学的教授就不一样了,人家又不公布成绩,只会选人写推荐信,人家考校的还是新知识,自己就算没获得推荐信也可以说没学过新知识嘛!
别的不说,能攀上点交情的话路子就走宽了,大不了去五州混。拿着推荐信进五州,再怎么样也不会有人为难他们吧。
那些天才就更不用说了,必定会闻风而动的,这是一个被带入五州,甚至有可能成为这些教授弟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