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朱熹认为,此诗是许穆夫人动身往漕,途中遇许国大夫的劝阻,被迫返许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与今之一些学者则认为此诗当为许穆夫人到达漕邑后所作。比起夫人是否到了漕地,更应该了解的是她为何执意要“归唁卫侯”;她的行为又为何会致使“许人尤之”她日后在许国的生活情形又会是怎样的呢?
当卫国为狄人所破时,玩物丧志的卫懿公竟然表现出了一些国君的气节,能够“不去其旗”。国都破、卫国的使者当然要快马加鞭地赴告各个相关国家求援。此时最先有所反应的便是有姻亲关系的宋国,许穆夫人的姐姐便是宋桓公的夫人,于是便有“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的及时救援,并立卫戴公于曹漕。宋是卫的邻国,但我们的许穆夫人呢?她被嫁到了遥远的许国,当卫国灭亡的消息越过郑国、以人力或畜力传到许国时,我们可以想象许穆公与他来自卫国的夫人发生了怎样的争执。时刻心怀卫国的许穆夫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难免心潮澎湃,她必然会请求许穆公在第一时间出兵救卫,但胆小怕事畏惧狄人的许穆公以国力不济、路途遥为由拒绝了她。因此伤心欲绝、气愤不已的许穆夫人才毅然决然地在诗中表示“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她是要回去亲自看一眼残破的家园
以当时的习俗父母已不在堂时,出嫁的女儿就再没有归宁的机会。许穆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已嫁之女。这就意味着,在礼法身份上,她将永远不必也无法再回到卫国。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一个“礼”字怎能阻挡卫姬心中的“情”。她对母国有着异乎寻常的情结,这份情结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就算不在家乡,心永远是卫国心。
“许穆夫人赋《载驰》”之后终于有了齐桓公救卫,齐国的举动固然有唇亡齿寒之忧,有姻亲相顾之情,有一展霸主风采之欲,但我相信也实实在在地有为《载驰》动容之心。卫国的忧患暂时解决了,可是卫姬呢?
许穆夫人返许之后会怎样?作为已经嫁出的女儿,卫国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她的人生归宿只能在许国。而她在救卫之事上与许穆公所发生的矛盾恐怕不是很好解决的。那是一夫多妻的社会,“夫人”给她的只是看似尊贵的地位,却从不意味着她会因此得到丈夫的宠爱。许穆夫人的才情与胆识许穆公这样胆怯的男人可否能懂?可否配得上?她浓厚的爱国意识、大胆的反抗精神;她的思想深处的自主、独立、平等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把自己当作国家主人的觉醒;及柔中带刚的个性,超出众人的智慧及俯视一切的自信都不是那个时代女子所需要的。你只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许穆夫人,或许怀抱着复兴卫国的梦想孤独的在宫中死去。
可惜,在那个年代,卿不能生为男子。